古诗《端午》全诗(《端午》这首古诗的全文是什么)
本文目录
《端午》这首古诗的全文是什么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这首古诗的寓意):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端午朝代:唐代作者:文秀原文: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关于端午节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全文
1、《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2、《南歌子·游赏》 宋·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3、《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4、《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5、《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6、《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7、《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8、《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9、《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0、《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清·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端午》诗词赏析
端午 唐·文秀 【译文】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 【赏析】文秀,末唐诗僧,寓居帝都长安,对行将灭亡的大唐有深切的忧虑及悲痛。作者这首绝句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此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赏析】杜甫,伟大的诗圣。安史之乱之后,杜甫被叛军所俘虏,后来从监狱逃脱。唐肃宗被他的忠诚所感动,给他授予了左拾遗的官职,于是公元757年的端午节,志得意满的杜甫写下了这首风趣幽默的诗歌。 和端午 宋·张耒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赏析】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渔家傲 宋·欧阳修 【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赏析】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该词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 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这首《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译文】我刚刚从蓬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赏析】汤显祖,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此诗写禁止竞渡,别具一格。但是,需要强调,汤显祖对屈原不是不尊敬。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于言表。只不过他认为,这样的场面过于劳民伤财,因此在诗中加以表露。从诗中可见:一个清廉的地方父母官,是何等爱护百姓的人力财力。 喜迁莺 宋·黄裳 【译文】梅雨刚刚停歇,正是深红色的石榴花争开的时节。用芦叶裹成角状的粽子,用香蒲切成的珍贵的饰品,来装饰坐具的宴席。年男女用五彩丝缠了手臂在一起斗草游戏。成双成对的彩船停靠在岸边来观看龙舟比赛。 景象很壮观,在划船的地方,激起浪花,仿佛溅起的雪花。喧闹声如雷声一般,红旗像闪电一样,夺去了锦标才完结。一眼望去,水面和天空都笼罩在暮色之中了。却看见红色的帘拢依然高挂着。小船回来时天已晚了,船上满载着这一路上十里的荷香,和天上那如钩一样的明月。 【赏析】这首《喜迁莺》是端午节所作,写湖上泛舟所见,内容更为丰富。词从端午的节候写起,梅雨初歇,海榴初开,自然地引出应节风物粽子和菖蒲。四处是泛舟布筵的游人,游人中更引人注目的是结彩斗巧的闺中女眷。 该词通篇好像是端午一日的游记,主要是叙事,也没有什么新异的艺术表现,但眼中富庶的风物,四周优雅的环境,无不洋溢着祥和与满足的情调,引人遐想。 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译文】吴地的五月是一片绿水悠悠的世界,放眼天机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色。岸上出游的妇女中有的是像莫愁一样的美女,在水中争渡的健儿们就像当年王濬下江东那样个个锐不可挡。在满是莲花和水菖蒲的那一边的岸上,那些高贵的士女们早已架起了珠帘帐篷,摆下了舒适的坐具,而水中雕刻着美丽花纹的船桨上下翻飞,就像弹奏激昂的乐曲时快速拨动琴弦一样,细长的龙舟在水中飞速向前。我想参加抗清活动,恢复汉家的江山,可惜南明小朝廷就像当年的海西公一样安于屈辱。 【赏析】陈子龙,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文学家,作者借此词反映自己反清复明的铮铮铁骨。 浣溪沙 宋·苏轼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赏析】苏轼,中国文化史第一全才。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更多文章:
![为什么冬至晚上要早点回家?早点回家歌词 早点回家的歌词是什么](/static/images/nopic/11.jpg)
为什么冬至晚上要早点回家?早点回家歌词 早点回家的歌词是什么
2024年3月15日 21:20
![诺基亚手机广告(诺基亚n9的广告词是不跟随,到底是不跟随什么)](/static/images/nopic/29.jpg)
诺基亚手机广告(诺基亚n9的广告词是不跟随,到底是不跟随什么)
2024年5月22日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