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古诗大全(描写端午节古诗大全)
本文目录
描写端午节古诗大全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大全:《端阳采撷》、《乙卯重五诗》、《端午》、《七律·端午》、《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五月五日》。
1、《端阳采撷》: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2、《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3、《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七律·端午》: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5、《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6、《五月五日》: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习俗
吃粽子:粽子,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它已与正月的汤圆、中秋的月饼一起,成为民俗文化、食文化传承的符号,至今在人们的心中仍有无穷的魅力。
赛龙舟:“五月五,是端阳……龙舟下水喜洋洋。”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挂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等,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一串。
门插艾: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民间普遍认为它们可以退蛇虫、灭病菌、驱毒避邪、佑护健康。
射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通常在屋中贴五毒图,通过射五毒来提醒人们注意防范毒虫,注意健康。
端午节古诗大全50首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欧阳修,浣溪沙·端午-宋代·苏轼,小重山·端午-元代·舒_,摸鱼儿·午日雨眺-清代·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竞渡-宋代·黄裳。端午三首-宋代·赵蕃,端午-唐代·文秀,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端午日-唐代·殷尧藩,已酉端午-元代·贝琼,端午-唐代·李隆基,端午即事-宋代·文天祥,和端午-宋代·张耒,屈原塔-宋代·苏轼,南歌子·游赏-宋代·苏轼,同州端午-唐代·殷尧藩,登北邙山二首其一-元代·杨果。古采莲曲-元代·刘致,乙卯重五诗-宋代·陆游,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宋代·陈与义,南乡子·端午-宋代·李之仪,午日处州禁竞渡-明代·汤显祖,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老牛叹-元代·杨果,贺新郎·端午-宋代·刘克庄,潭州-元代·陈孚,六幺令天中节-宋代·苏轼。
端午节古诗
端午节古诗大全
端午节古诗大全,提到端午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端午节主要是用来纪念古人屈原的,历史上关于端午的’诗词也是数不胜数,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端午节古诗大全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端午节古诗1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节古诗2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端午 -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小重山·端午 -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 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
摸鱼儿·午日雨眺 - 清代·纳兰性德
涨痕添、半篙柔绿, 蒲梢荇叶无数。 台榭空蒙烟柳暗, 白鸟衔鱼欲舞。 红桥路, 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呕哑柔橹, 又早拂新荷, 沿堤忽转, 冲破翠钱雨。 蒹葭渚, 不减潇湘深处。 霏霏漠漠如雾, 滴成一片鲛人泪, 也似汨罗投赋。 愁难谱, 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伤心莫语, 记那日旗亭, 水嬉散尽, 中酒阻风去。
减字木兰花·竞渡 - 宋代·黄裳
红旗高举, 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 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 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 衔得锦标第一归。
端午三首 - 宋代·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 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 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 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 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 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 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日赐衣 - 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 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 终身荷圣情。
端午日 -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已酉端午 -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 唐代·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的诗句李白
《江上吟》唐李白木栏之绁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端午节的古诗分享
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传说这一天是恶月恶日,犯了禁忌,五毒尽出,所以要兰汤沐浴,驱邪避毒。在古代,这也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人们可以互相嬉闹狂欢庆祝,赛龙舟、跳钟馗、贴符、挂艾草、佩香囊、系五色线等等,比之现在实在是热闹且有意思的多。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分享,我们就一起读读端午的诗,感受下古人的端午节气氛。
《观竞渡》
题:“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聚众临河,观看龙舟竞渡。
《竞渡》
【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鉴赏: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场景。也有人说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写景抒怀怎么解释都有合理之处。
《系采丝》
题:“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汉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长命缕”,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鉴赏:这首词描写了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算是有史料的价值。不过主笔却是写了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五色新丝缠的粽子,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还要洗一个香花澡,做一个香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梦境交织着现实,写出了闺中女子的情思。欧阳修的词向来艳丽,一点没错。
《裹角黍》
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角黍即“粽子”。裹角黍即包粽子。图说“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菰,读作姑,是一种水生高秆的禾草类植物,其茎为筊白笋。今人包粽子以箸叶、箬叶、芦苇叶为主。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鉴赏:这首词写的是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词风奔放恣肆的`苏轼也有这种安然淡雅的作品,可见有能力驾驭不同风格才称得上真正的大家。
《悬艾人》
题:“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荆楚风俗,将艾草扎成人形,悬挂门户上,以避毒气。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鉴赏:写这首诗的时候年过古稀的陆游正闲居家乡,“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我们见惯了“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等表现亡国难收、雪耻不得、悲愤沉郁、一片赤诚的陆诗,这首闲适细腻的生活诗确实让我们倍感慰藉。可是在欢乐中还暗藏着伤感,在闲适也流露出无奈。放翁还是那个放翁,英雄已老,可毕竟还是英雄。
古代的诗人向来忧国忧民,又多失意,在这么个日子里缅怀屈原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于是有了下面这些诗歌:
《采药草》
题:“五日午时蓄采众药治病,最效验。”
五日午时阳气最盛,以药草治病最具效验。譬如“午时水”,取饮、擦身,可袪百病。
《江上吟》
【唐代】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鉴赏:这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一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的是他向来鄙弃现实,向往美好自由的追求。李白向来推崇屈原,二人风格也是相似的浪漫,就如这首诗,一片神行,一气呵成,却又绵密工巧,独具匠心。虽然名气不如将进酒系列,却也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算是李白风格大成之作。
《射粉团》
题:“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唐宫中,造粉团、角黍(粽子),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五月五日》
【宋代】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鉴赏:梅公毕生也是仕途不顺,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可能是屈原留下了“不遇”的传统,有名望的文人少有毕生春风得意的好运。梅尧臣也是一样,所以他会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诗借屈原抒发情怀。不过他比屈原幸运得多,至少他还有自己的国家,而屈原当初已经是孑然一身。
《赐枭羹》
题:“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官以恶鸟,故食之。”
汉令郡国进贡枭(猫头鹰),作成羹汤,于端午赏赐官员,寓有除绝邪恶之意。枭读消,传说为食母恶鸟,故于端节捕杀。
《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鉴赏: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然而少见评析的这首端午节佳作,与其他的那些“豪放”或“婉约”之作大有不同,仔细读来,意蕴深远,别具一格,令人赞叹。端午是“祛恶”的节日,这个“恶”大有深意,围绕着端午这一隐含意思,明暗虚实前后呼应。全词上片“述今”民间活动诸况,美轮美奂;下片追叙“湘累”人生故事,无限沧桑,一唱三叹。
《养鸲鹆》
题:“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鸲鹆,读作“渠浴”,又名“八哥”。图说,要在它换羽毛后,剪了舌头好学话。但是鸟学舌靠喉咙,剪舌头不符合科学。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鉴赏:这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竞渡悲冤,有无限的悲哀与无奈,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因此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此身早已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同是文人,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前辈的无限敬仰和赞叹。
端午节李白写的诗
端午节李白写的诗为《江上吟》。
诗句原文: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诗句翻译:
玉兰木做桨,乘坐神奇的沙棠船,划动名贵的木兰桨,在汉水泛舟,船头和船尾,悦耳的玉箫和金管声声吹奏。让我们喝上千杯万盏美酒,一醉方休。船儿随着波涛荡漾,动人的歌妓,一展那美妙的歌喉。
天上的神仙,离开了黄鹤,又怎能在太空翱翔,怎及我坦荡君子,常能与海鸥同游。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词赋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寿,而喧嚣一时的怀王宫殿、襄王楼台,如今安在?渺然无存呵,只留下空悠悠的山丘。
我乘着酒兴下笔挥写,巍巍五岳也得一摇三抖,我作成诗歌纵声高吟,仙境蓬莱在我脚下俯首。功名若粪土,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呵,并不持久,就像那浩浩东去荡荡南折的汉水,绝不会向西北流。
李白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李白先世曾迁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后其父逃归于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即出生于此。祖籍为陇西郡成纪县。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奋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辞亲远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端午节的诗李白的
李白没有写过关于端午节的,只有一首关追忆屈原的。 江上吟 唐·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和端午节相关的古诗
和端午节相关的古诗如下:
1、夜合塞雁哀,中夜卧梦台。隔水遥相见,同署御书来。应公髦白鬓,感我亲宿怀。寄语青云客,怀恋日恒乖。——《端午节忧思》文天祥。
2、青莲泛碧波,白菊照婵娟。酒酣骑马走,观者羡云然。露气随贤叶,香风晓待船。飞觞陈幽典,人寿与君连。——《端午日献诗》鲍照。
3、新晴桃李美,香日正当空。端午含香舞,仲夏出山中。七弦翻羽舞,千里念情徒。即此期殊俗,云鬓共长弓。——《端午遇仲夏》王之涣。
4、集盛凝蒸雨,彩云被短林。俊松展新叶,芳草起扬尘。山势涨汉水,风帆过潇洒。龙舟飘素绶,端午献芳春。——《端午日登山》白居易。
5、湘川彩虹系,江晚灵宫长。绿波归碧树,红雨傍芳桨。金鸟翔花静,玉龙乘光彷。中竿乘彩凤,居人编星芒。——《端午日望湘江水》李白。
6、金风私密韵,玉露独狂绡。紫藤映东轩,丹槛迎曲沼。欲语伏竹竿,佳节乘鲤号。何必远郊陌,尘心自何迢。——《端午日登楼》苏轼。
7、梦中碧烟起,江上小舟轻。纸鸢飘桐叶,花钿吴江清。五月烟波断,三江弦索明。肠断看山水,端午愁人情。——《端午日梦舟》王安石。
8、云起杨花白,山映芦花红。四世颤锦鞞,六盈漾吹瑛。粽香丫不怯,凉泛独随蓬。往事空杨柳,新时折桂宫。——《端午宴杨花》周恩来。
9、春闺忆红袂,夏殿怀青娥。端午千万结,昭阳锦未多。倚栏思水杂,登楼看雨波。凭阑牵芳念,遥望蓉裳春。——《端午日凭阑》陆游。
10、散尽乍还叶,飞来莺独鸣。花灯端五月,明月越空明。赠人品高节,享世品真名。肥豹爱重壳,蛟居杂水草。——《端午散花灯》释宝贝。
更多文章:
白雪公主剧本(童话剧剧本《白雪公主》(争取在2分之内演完!)急急急)
2024年3月16日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