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与沈元用(吴留村因事左补文言文)
本文目录
吴留村因事左补文言文
1. 吴留村的文言文翻译
吴留村【清】钱游泳吴留村,顺治五年进士中。
他的第二年,即选择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的十三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姓感恩戴德。
忽然有奸邪的人拿着总督札①立取库三千金两。美国怀疑的,责问他为什么几句话,那人认罪。
于是告诉他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人,所以能用这种伎俩。如果落在别人手里,立斩了。
虽然这样,看你相貌,还有从休息。”于是给②把百金,放他走。
几年后,闽寇天炽,吴解释饷由海路到厦门,忽然遇到抢劫,不久全部还给他。偷过船叩头谢罪,说:“公,大恩人的。”
询问他们,就刚才所持札取库金的。因此他的人进献计谋,为响应,为了报答昊。
当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开启,与吴同乡,商用来消灭敌人的方法。康熙十五年冬季,八闽已经恢复,姚报告,特别提升福建按察使,不久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已接受特殊待遇,过去皇帝将行,锡的父老百姓恩泽蒙受恩德③的,从县城以到河边,一直到省城的阊门门,八九十里,哭着挽留,行趾相连接,不下数万人。他的绅士和接受知识的人,那么驾船祖道,宫殿中大摆宴席,鼓吹喧闻;有人拿着一杯酒来献在道路上的人。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让你为他伤心地人民的感德这样。
2. 吴留村文言文翻译
吴留村【原文】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
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左:降低官职。
补:官有缺位,选员补充)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指读书的人)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文书)立取库金三千两。
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
若落他人手,立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
乃畀(bì,给予)以百金,纵之去。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
盗过船(由一只船到另一只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金:实指银子)者。
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
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xiū,保护)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
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宴)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钱泳《履园丛话》,有删节。)【今译】吴留村,考中顺治五年进士。
第二年,就被选任为江西萍乡县知县,后升任山东沂州府知府。后又因事降级任命为无锡县知县,历时十三年,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官员和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
忽然有一天,一个邪恶狡诈的人拿着制府的公文要求立即提取钱库里的银子三千两。吴留村对他很怀疑,盘问了几句话,那人就认罪了。
吴留村警告他说:“你们这些人是极聪明的人,所以能用这不正当的手段(谋财)。如果落在别人手中,立即就会被斩首了。
虽然如此,但是看你身形外貌,将来还会有作为。”于是就给了一百两银子,放他走了。
几年以后,福建一带盗匪一天比一天猖獗,吴留村押解粮饷由海道至厦门,忽然遇到盗贼抢劫,但是不久就把东西全部还了回来。一个盗贼到他船上来叩头谢罪,说:“您是大恩人啊!”询问他是何人,原来就是以前拿“公文”企图冒取库银的那个人。
于是这个人献密计,做内应,想用来报答吴留村。当时福建浙江总督是姚启圣,与吴留村同乡,商定用来消灭盗贼的方法。
康熙十五年冬年,福建平定后,姚启圣(把吴留村的功绩)报告皇帝,皇帝特别提拔他任福建按察使,随即又升为两广总督。吴留村在无锡时就已获得特殊的礼遇,当年车马将要离开的时候,无锡受到他恩惠和保护的父老乡亲、士人百姓,从县衙到河岸,一直到省城的金阊门,八九十里,号哭着挽留他,送行的人摩肩接踵,不下几万人。
那些官员和乡绅,以及被他赏识知遇的士人,就驾着船祭祀路神,设宴饯行,击鼓奏乐,喧腾热烈;有人手捧酒杯在路旁向他敬酒。送行的船只连绵数十里,人们依依不舍。
吴知县为这情景感动得流下热泪。官吏百姓就是这样对他感恩戴德。
3. 文言文吴留村的翻译,急需,谢谢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①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②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③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选自《履园丛话》,有删节)
【注】①札:文书。②畀:bì,给予。③庥:xiū,保护。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后数年,闽寇日炽 日:
(2)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者 被: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乃畀以百金,纵之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 俄而百千人大哭(《口技》)
D.其缙绅乃受知之士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2分)
(2)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2分)
17.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文意用“/”断开(限三处)。(3分)
连 樯 数 十 里 依 依 不 舍 使 君 为 之 泫 然 士 民 之 感 德 如 此。
答案:
14.(1)日:一天比一天地。(2)被:蒙受。(2分,每题1分)
15.C(3分。C项补足音节,无义。A项:表提示与停顿/代词,……的人。B项表承接,就/表肯定,是。D项:表指代,那些/表祈使,加重语气。)
16.(1)吴留村认为他可疑(值得怀疑),(仅)盘问了几句话,那人就认了罪。(2分。“诘”“认罪”各1分)
(2)(吴留村)询问他,(他)就是以前拿着文件冒领库金的那个人。(2分。“向”“所……者”各1分)
17.连 樯 数 十 里/ 依 依 不 舍/ 使 君 为 之 泫 然/ 士 民 之 感 德 如 此。
(3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4. 吴留村 清 钱泳翻译
我只能翻译一个大致,不一定全对。
其实文言文不用逐字逐句的翻译,更多的是理解全文的意思以及一些重要的词。
吴留村,是中顺治五年中的进士。第二年,任命为江西萍乡县知县,擢升为山东沂州府升知府。由于一些事情补为无锡县知县,成为无锡县知县的十三年,政治顺通,百姓仁和,士民感戴者。突然有一坏人拿着府札要立刻取库里的三千两黄金。吴留村怀疑这个人,用了很多言语,最后这个人认罪。于是告诉这个人:“你们是非常聪明的人,才能够运用这个伎俩。如果落入他人手,立刻斩杀。虽然,看你们的形貌,有出息。
5. 《吴留村》的翻译及原文分别是什么
吴留村【清】钱泳
原文:
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忽有奸人持制府札①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斩矣。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②以百金,纵之去。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③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译文:
吴留村,顺治五年考中了进士。第二年就被任命为江西萍乡县知县,后又升任为山东沂州府知府。后因事被降职任命为无锡知县,执政十三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官员百姓都感激戴德。一日,忽然有一个奸人拿着制府的文件要求立即提取库金三千两。吴留村认为他可疑,仅盘问了几句话,那人就认了罪。吴留村就警告他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极聪明的人,因此能用这样不正当的手段。如果落在他人手上,立即就会被斩首。虽然这样,但是,我看你的身形外貌,将来还是会有所作为的。”于是就给了他一百金,放他离开了。
几年以后,福建一带的盗匪一日比一日猖獗。吴留村押解粮饷经由海路到厦门,突然遭遇盗贼抢劫,但是不久就全部还给了他。盗贼到船上(拜见),叩头谢罪说:“您是我的大恩人啊。”询问他,就是以前拿着文件冒领库金的那个人。于是,这个人向吴留村献密计,想作内应,来报答吴留村。当时的闽浙总督是姚启圣,和吴是同乡,二人商讨能够消灭盗贼的办法。康熙十五年的冬天,福建已经平定收复,姚启圣向皇帝报告了吴留村的功绩,皇帝特别提拔他做了福建按察使,很快又升任为两广总督。
吴留村在无锡就已经获得了特殊的礼遇。早年车马将要出发(离开无锡)的时候,蒙受他的恩惠和保护的无锡的父老乡亲、士人百姓,从县衙到河岸,一直到了省城的金阊门,绵延八九十里,都哭着挽留他,送行的摩肩接踵,不下几万人。那些达官显贵和被他赏识知遇的人,就驾着船祭祀路神,设宴饯行,吹奏鼓乐,热闹非凡;有的人端着酒在道路上向他敬献。送行的船只绵延几十里,人们依依不舍,吴知县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老百姓就是这样感激他的恩德。
吴留村
皇朝定鼎,大难悉平。顾有明诸藩僭号自立,江南则有福王,浙西则有潞王,浙东则有鲁王,江西则有益王,福建则有唐王,两广则有桂王,旋窜入楚、入黔、入滇。是时滇、黔大乱,始而土司普吾沙,继而张献忠养子孙可望、李定国,日寻干戈,摧残粤、楚,而海寇郑成功乘机窃发,肆扰江南,其他揭竿持挺者所在多有。王师征讨,历十有八年,翦除殆尽。乃越十年,而耿精忠叛于闽,尚之信叛于粤东,孙延龄叛于粤西,吴三桂叛于滇、黔,陕、甘、楚、蜀流毒尤甚。虽曰劫数,其中玉石俱焚,正复不少。今幸遇承平之世,圣圣相传,且又生于苏、杭福地,自当立心行善,各执其业,以答天庥。谚有云:“有福不可享尽。”愿人人深省焉。
作者简介
钱泳(1759-1844) 钱泳原名鹤,字立群,号梅溪居士,清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尝客游毕沅幕中。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其后扬州江人骥,得其残石数十种,俞樾言之梅小岩中丞,出白金百两,嵌之杭州诂经精舍之壁。惟诸碑中讹字甚多,泳未能一一正之。画山水小景,疏古澹远。有仿赵大年《柳塘花坞图》,藏故宫博物院。卒年八十六(虚岁)。 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6. 吴留村翻译及原文
吴留村【清】钱泳吴留村,中顺治五年进士。
其明年,即选江西萍乡县知县,升山东沂州府知府。因事左补无锡县知县者十三年,政通人和,士民感戴。
忽有奸人持制府札①立取库金三千两。吴疑之,诘以数语,其人伏罪。
乃告之曰:“尔等是极聪明人,故能作此伎俩。若落他人手,立斩矣。
虽然,看汝状貌,尚有出息。”乃畀②以百金,纵之去。
后数年,闽寇日炽,吴解饷由海道至厦门,忽逢盗劫,已而尽还之。盗过船叩头谢罪曰:“公,大恩人也。”
询之,即向所持札取库金者。由是其人献密计,为内应,将以报吴。
时闽浙总督为姚公启圣,与吴同乡,商所以灭寇之法。康熙十五年冬,八闽既复,姚上闻,特擢福建按察使,旋升两广总督。
留村在无锡既膺殊遇,夙驾将行,锡之父老士庶被泽蒙庥③者,自县治以至河干,直达于省城之金阊门,八九十里,号泣攀留,行趾相接,不下数万人。其缙绅及受知之士,则操舟祖道,肆筵设席,鼓吹喧阗;或有执卮酒以献于道路者。
连樯数十里依依不舍使君为之泫然士民之感德如此。
7. 吴留村文言文翻译
吴留村,顺治五年考中了进士。第二年就被任命为江西萍乡县知县,后又升任为山东沂州府知府。后因事被降职任命为无锡知县,执政十三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官员百姓都感恩戴德。一日,忽然有一个好人拿着制府的文件要求立即提取库金三千两,吴留村认为他可疑,仅盘问了几句话,那人就认了罪。吴留村就警告他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极聪明的人,因此能用这样不正当的手段。如果落到他人手上,立即就会被斩首。虽然这样,但是,我看你身形外貌,将来还是会有所作为的。”于是就给了他一百金,放他离开了。
几年以后,福建一带的盗匪一日比一日猖獗。吴留村押解粮饷由海路到厦门,突然遭遇盗贼抢劫,但是不久就全部还给了他。盗贼到船上(拜见),叩头谢罪说:“您是我的大恩人啊。”询问他,就是以前拿着文件冒领库金的那个人。于是,这个人向吴留村献密计,想做内应,来报答吴留村。当时的闵浙总督是姚启圣,和吴是同乡,二人商讨能够消灭盗贼的办法。康熙十五年的冬天,福建平定以后,姚启圣向皇帝报告了吴留村的功绩,皇帝特别提拔他做了福建按察使,很快又升任为两广总督。
吴留村在无锡就已经获得了特殊的礼遇。早年车马将要出发(离开无锡)的时候,蒙受他的恩惠和保护的无锡的父老乡亲、士人百姓,从县衙到河岸,一直到了省城的金阁门,绵延八九十里,都哭着挽留他,送行的人摩肩接踵,不下几万人。那些达官显贵和被他赏识知遇的人,就驾着船祭祀路神,设宴饯行,吹奏鼓乐,热闹非凡;有的人端着酒在道路上向他敬献。送行的船只绵延几十里,人们依依不舍,吴知县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老百姓就是这样感激他的恩德。
8. 明史王邦瑞的文言文翻译
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年轻时就有气量和才识。作诸生的时候,山东盗 匪兴起,向知府上呈剿寇的14条策略。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与王 府有关系,于是出京作广德知州。
嘉靖初年,因祖父去世而离职。来补任滁州。多次升迁至南京吏部郎中,调出任陕西提学佥事。因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有五人以上考试不合格而获罪,被贬为滨州知州。再迁任固原兵备副使。泾、汾大盗李孟 春,流窜抢劫黄河东、西,王邦瑞剿平了他们。
王邦瑞严正刚毅,有才识和气量。做官40年,以廉正有节操著称。
9. 肃王与沈元用(文言文)
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 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 ④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暇日无聊
(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元 用/ 素 /强 记
1、(1)出使 (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 (4)写(书写)
2、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3、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10. 明史.王邦瑞传文言文答案
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早有器度见识。当学生,山东盗贼兴起,上围剿贼寇十四策略在知府。正德十二年成进士。改为庶吉士。与王府有牵连,出为广德州知州。嘉靖初年,祖父去世,离开。补滁州。多次升任南京吏部郎中,出任陕西提学愈事。因每年进贡不合格五名以上,贬滨州知州。再次升任固原兵备副使。泾、郇大盗李孟春,抢劫河东、西,剿平的。因为祖母服丧离去。服丧期满,再提学陕西,转任参政。母亲去世离职。起升为右愈都御史,巡抚宁夏。敌人乘冰入侵,设被打败的。改任南京大理卿。不上,召回任兵部右侍郎。知道
改任吏改任吏部,晋升为左。俺答侵犯都城,命令国瑞总督九门。国瑞在禁军城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开城门,纳四郊躲避贼寇的。兵部尚书丁汝夔入狱,命令国瑞提起这件事,兼提督团营。敌寇撤退,请各位将领中功劳罪研究,并且疏通九门壕沟,都答复许可。国瑞见营制时间放松,陈述其弊端。于是罢除十二团营,全部归三大营,以咸宁侯仇鸾统的。国瑞也改任兵部左侍郎,专门督京营事务。又陈述兴利除弊六件事。中说宦官主管军队,古往今来的大灾难,请全部撤除提督监枪的。皇帝回复依从的。又举前编修赵时春、工部主事日知道战争,并改任兵部,分管理京营事务。不久,皇帝召来兵部尚书翁万达还未到,迟的,于是命令国瑞代。条上怎么偷十二件事。主
仇鸾仇鸾陷害邦瑞在皇帝,上帝眷顾渐移。在萧鸾奏革除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甘珏任,而推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凰鸣叫,密云副将徐仁代替毂。主要从中、下。国瑞说:“朝廷调换将帅,必须采取的公卿,由陛下决定,因此谨慎防杜渐,给我看下不敢决定的。而且京营大将与列镇将互不统辖,为什么京营,于是升降各镇。现在曲徇鸾请,我恐怕九边将帅全都逃走依附,这不是国家的福分啊。“皇帝不高兴,下旨谴责。萧鸾又想节制边将,停止修筑蓟镇边墙。国瑞都认为不可。萧鸾大遗憾,更加肆意谗言。在国瑞又陈述怎么偷大计,于是严令解职,以文明办事。过了几天,大计划陈述。最终被除名,以赵锦代。国瑞离开,萧鸾更加骄横。第二年被处死,锦绣也因党比派遣戍守,于是皇帝渐渐想到的。过了十年,京营缺人,皇帝说:“非邦瑞不可。”于是起来所以官。知道
到达之后已经到达,疏便宜几件事,全部允行。遇了一年去世。赠太子少保,谧号襄毅,派使者护送回乡安葬。斋
国瑞国瑞严厉刚毅而有见识度量。历官四十年,以廉洁闻名。
肃王与沈元用文言文翻译
1、翻译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2、译文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於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著一边走著好像不在意的样子。3、一译文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他们在空闲的时间十分无聊,便一起在寺中行走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一向有很强的记忆,立即一而再再而三。4、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13也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本段翻译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看见一块唐朝遗留。5、4分小题42分肃王的记忆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自夸 小题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6、故事讲的是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见到一块碑,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一向有很强的记忆,立即朗读记诵,肃王边听边走,好像漫不经心的样子回去后沈元用用笔写出来,但空缺了十四字肃王马上拿笔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7、11出使2空闲闲暇3向来一向平时4写书写2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意对即可3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8、元用回到住处,想要奖励他的聪明,就拿过纸来赶紧写。9、馆本意是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名词 但“馆于燕山愍忠寺”这句里的馆明显是名词作动词意 可翻译成住宿 “元用归馆”里的“馆”是名词意,可直接翻译成住处,也也可翻成上文所指的愍忠寺。10、不是,第一个“使”是“出使”的意思,第二个“使”是“派遣”的意思。11、怀才不漏为智也!一个人的才能不是单单依靠便面文章就能表现出来的!二是要用心用脑子去思考把知识运用于言行,肃王没有发现知识忘记了石碑上的内容但是在沈元用身上看到了这是一篇古文知识沈元 记下了 自己忘记了,于是便。12、又名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1与沈元用2同使3虏4,馆于燕山愍忠寺暇5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6,凡三千余言元用素7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13、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所阙,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译文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14、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暇日无聊 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元用。15、初,霍氏奢侈 资治通鉴锦石滩士不尽读lt史记肃王与沈元用范式 昔有长者子 百喻经郑板桥开仓济民 不责僮婢 古今谭概钟繇 笔阵图另外,永州八记都非常重要希望可以帮到你。
文言文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启示
1. 【肃王与沈元用(文言文)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於燕山愍忠寺.暇
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 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 ④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暇日无聊 (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元用/ 素 /强 记 1、(1)出使 (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 (4)写(书写) 2、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3、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2. 肃王与沈元用(文言文)
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 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 ④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暇日无聊
(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元 用/ 素 /强 记
1、(1)出使 (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 (4)写(书写)
2、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3、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3. 英语翻译肃王于沈王用同使虏,馆于燕山.
宋肃王与沈元用,同使北地,馆於燕山愍忠寺.见一唐碑,辞甚骈丽,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能,取笔追书.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所阙,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 译文: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於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著一边走著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著,一共缺了十四个字.肃王看了就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俗语说:「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由这个故事看来一点也不虚假啊。
4. 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① ,馆于燕山愍忠寺
小题1:(1)出使(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4)写(书写) (4分)
小题2:(3分)元用素强记/即朗诵—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4分)。
小题3:(2分)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4分)
小题4:(2分)肃王的记忆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自夸。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比如“使”是多义义,“书”是名词动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一定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不停顿,关联性词语要划开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阙”通“缺”,形容词名用,指的缺的字。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内容,抓住主要情节,找到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理解作答。
肃王与沈元用阅读答案本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肃王与沈元用阅读答案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暇日无聊(3)元用素强记(4)取纸追书之
肃王与沈元用的注释
(1)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之子赵枢,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后出使金国不归。(2)沈元用:宋朝大臣。(3)使:出使。(4)虏:指北方的金国。(5)暇:空闲,闲暇。(6)偶俪:对仗工整(7)素:向来,一向,平时。(8)矜:夸耀。(9)书:写,书写。(10)阙:通“缺”,缺少。(11)毕:完。(12)尽:全、都(13)他语:说别的事情。(14)骇服:吃惊佩服。(15)诬:虚假。
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原文及翻译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宋)陆游
肃王也。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
(1)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之子赵枢,有过目不忘的才能,后出使金国不归。
(2)沈元用:宋朝大臣。
(3)使:出使。
(4)虏:指北方的金国。
(5)暇:空闲,闲暇。
(6)偶俪:对仗工整
(7)素:向来,一向,平时。
(8)矜:夸耀。
(9)书:写,书写。
(10)阙:通“缺”,缺少。
(11)他语:说别的事情。
(12)骇服:吃惊佩服。
(13)诬:虚假。
(14)毕:完。
(15)尽:全,都。
翻译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俗语说:“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更多文章:
暑假适合带孩子去哪里旅游不热?暑期出游人太多,有哪些适合玩一周的小众目的亲子旅行路线
2024年4月9日 02:30
摔跤吧爸爸完整版下载(求 摔跤吧!爸爸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2024年5月2日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