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启示(《孔融让梨》体现了孔融怎样的优秀品质)
本文目录
- 《孔融让梨》体现了孔融怎样的优秀品质
- 孔融让梨的启示谦让是成就大事业的关键
- 孔融让梨的启示 孔融让梨的启示列述
- 孔融让梨是什么精神
-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道理
- 孔融让梨得到的启示
《孔融让梨》体现了孔融怎样的优秀品质
《孔融让梨》体现了孔融懂得遵守公序良俗的优秀品质。
原文: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白话释义: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此文出自清朝余嘉锡所写的《世说新语笺疏》
***隐藏网址***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乡试举人。后入京,选为吏部文选司主事,丁父丧回籍。清末停科举,立学校,应常德官立中学、西路师范学堂之聘,教授文史。
辛亥以后,乡榜同年谭延_督湘,电请出山,共济时艰,嘉锡竟辞不往。于是取“有所不为”之义,自号狷庵。1927年到北京,馆于赵尔巽家,教授赵氏弟子,同时审阅《清史稿》,得以清史馆馆长柯劭_为师。
期间,夫人陈福彩竟以三十九岁猝逝,遭受切肤之痛。亲撰墓表,称夫人“清闲贞静,出于天生。恕以接人,仁能及物。鞠躬尽瘁,十有九年,存孤健绝,功在宗祀。生叹薄祜,殁有遗恨”。情辞悱恻缠绵,衷怀眷恋,誓不再娶,鳏居凡三十年。
文章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人物背景:
孔融鲁国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县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
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让梨的启示谦让是成就大事业的关键
一、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他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向他要了一个梨子,孔融便把手中的梨子让给了老人。不久,他又遇到了另一个老人,老人也向他要梨子,孔融想到自己已经没有梨子了,就向老人道歉说:“我已经没有梨子了,不能让给您了,真是不好意思。”
这时,老人向孔融说:“你让了第一个老人,但不让我,是不是因为我是个陌生人?”孔融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于是便把自己的衣服割下一块来,让给了老人。这个故事被后人称为“孔融让梨”。
二、谦让是成就大事业的关键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谦让是成就大事业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私心,而错失了很多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像孔融一样,把自己的私心放下,把机会让给别人,那么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回报。
三、如何做到谦让
谦让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谦让呢?
1.学会放下自己的私心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放下自己的私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二位,那么我们就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2.尊重他人的意愿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不要强求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能够尊重他人的意愿,那么我们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3.学会关注他人的需要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需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关注他人的需要,那么我们就能够建立起更加深入的人际关系。
孔融让梨的启示 孔融让梨的启示列述
1、孔融让梨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2、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让梨是什么精神
孔融让梨的故事至少给于我们三点启示。
一是故事本身所提倡的谦让美德,无需多言。二是孔融作为这一美德的载体,他的修养为他的成长所起到的作用。作为“建安七子”的孔融,从小到大,一步步走来,终于取得令人敬佩的成绩。三是小事看人品。孔融以四岁年龄,上尊重哥哥,下爱护弟弟,把大梨让给他们,其实,就是他自身素质高的原因。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一个梨子虽小,反映的却是大精神。所以我们教育孩子从小从家长做起,没有良好的家教,就没有良好的未来。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道理
1、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应该懂得谦让,兄弟姐妹之间应当友好相处,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2、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的是:孔融小时候非常懂事,每次吃梨的时候他都把又好又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弟弟们,自己吃最小的梨,他说:我年纪小,大的应该让给哥哥;我年纪大,大的梨子应该让给弟弟吃。
孔融让梨得到的启示
孔融让梨得到的启示如下:
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而孔融把大梨子让给兄弟的故事。该故事教育小朋友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兄弟姐妹之间应当友好相处。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
曾经有一位老师将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交流这个故事的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说孔融具有谦让的美德、要如何学习云云。唯独一名学生,语出惊人:如果孔融不让梨,他的哥哥们会揍他。这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许在他哥哥们的眼里,他这不是谦让,而是一种屈服。
细细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强者,弟之于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强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来谦让。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因为强者本来就有力占据大利)。
更多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释义:第二条?张艺兴给上海捐赠了2辆负压救护车,这位上海疫情有哪些帮助
2024年4月12日 03:20
尤珞木马,尤珞拳,洗马舞,钢叉舞是什么?精选学校球类运动会活动方案四篇
2024年3月8日 18:10
适合亲子玩的环保小游戏有哪些?【亲子环保小游戏】家庭亲子小游戏
2024年6月3日 11:10
育婴师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育婴师培训,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2024年6月9日 12:2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将相和》
2024年5月22日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