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案(《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教学反思)

2024-06-21 18:10:13 :97

方山子传教案(《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教学反思)

本文目录

《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教学反思

 

  《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

  《黄州快哉亭记》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山水清音”部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宋代散文,下面我按“说文章、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和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文章

  (一)文章地位和课文的特点:

  语文读本“山水清音”部分编写了《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黄州快哉亭》、《入蜀记》、《任光禄竹溪记》、《西湖七月半》五篇,这些文章(游记)取材广泛,或描写名山大川,或描写风土人情,语言生动形象优美。文章山水的描写中蕴涵了深厚的人文内涵,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审美能力。

  《黄州快哉亭记》这篇文章记叙了苏辙在遭遇贬职的挫折后,来到黄州(其兄苏轼谪居之地),登临快哉亭,欣赏壮观景象,纵情山水之间,从自己、其兄和建亭之人三人的遭遇说开去,由此及彼,由小见大,提出“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的旷达人生态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本文文章内容清晰,各种信息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中的筛选信息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也出现了高考中考查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这对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和提高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专题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句子,提高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掌握“五字”翻译法。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积累实词“病、当、过、胜”的词义,掌握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理解特殊句式,翻译文言文句子,巩固“五字”翻译法

  (四)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 采用以下教法实施:

  运用预习稿、讲学稿和习作稿整合课内外资源,力求实现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三: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前应让学生做充分的预习(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重点放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整体把握课文,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分析比较法来完成,在积累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可利用知识卡片和习题巩固的方式来完成。

  四: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具体做法为:

  1、阅读文章,搜集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配合预习稿翻译文章,实现第一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2、充分利用学生小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第二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3、通过课堂点拨和课后订正,师生交流,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实现第三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解题导入,了解作者及背景

  不知是因缘巧合,还是冥冥注定,一对亲兄弟在不同时间却因相同的命运先后来到“黄州”一个凭吊赤壁,

  一个登临“快哉亭”一个在此怀古

  一个写了游“记” 哥哥名叫“苏轼”

  弟弟叫做“苏辙”

  让我们走进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

  预习成果展示:

  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回顾、思考与概括 (学生活动)

  ▲苏辙,字 ,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 ,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 ,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

  (设计意图:破题导入,化用文学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预习成果展示,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关键语句(长江江流发生的变化、快哉亭命名的原因、作者认为保持快乐的关键)

  在内容上前后思维紧密相连,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二)课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旷达、无往而不快”

  回顾写作背景:写于被贬官之际。

  鉴赏文中的景物描写:壮观景色看出作者心胸。

  鉴赏第三段,鉴赏重要句子: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三)分析比较法:比较《岳阳楼记》和本文,两篇文章的主旨思想

  (四)拓展延伸:苏辙的人生观深受哥哥苏轼的影响,他们既是一往情深的亲兄弟,又是互相欣赏的文坛挚友,我们不妨回顾以前学过的苏轼作品,再一次细细品味,鉴赏两篇文章的DNA是否相同。

  (设计说明:多种教法的使用,形成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由点到面,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前层浪”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运用习作稿巩固以上的课堂成果,加强文言文知识积累,提高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巩固练习(见习题稿13、14)深刻理解文章内容

  第13题:全都属于以“快哉亭”命名的理由是( )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波涛汹涌,风云开阖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第14题,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从此亭上能够尽情观赏惊心动魄的风光,遥望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可以清清楚楚的点数出来,让人心情痛快,故称“快哉”。

  B作者认为张梦得在逆境中并未萎靡不振,而能纵情山水,寻得人生的乐趣,这表明他有超出常人的心胸。

  C连绵的群山,辽阔的森林,清风拂之,明月照之,都是会使文人墨客忧伤悲愁的景色,所以“快哉”之说是不对的。

  D快乐也好,悲伤也罢,都是由人的心境决定的,只要人心胸坦荡,不因外物而改变自己的真性情,就会感到快乐。

  (设计说明:此教学步骤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养成一种意识:倒读)

  2文言文知识积累:实词“病、当、过和胜”,虚词“以”

  进行针对性练习,(见习题稿11、12)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览观江流之胜 胜 B王披襟当之 当

  C将何往而非病 病 D此其中有以过人者 过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B 楚王之所以为乐

  此世所以不传也

  C 使其中不自得

  即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至丹以荆卿为计

  (设计说明“在做题中巩固词义,巩固推测词义的方法)

  3翻译文言文句子(见习题稿15题四个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倒装句式)。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 译文: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译文: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译文:

  【教师总结】 苏轼和苏辙带着政治上的失意而来,得到了什么走的【学生思考】

  1 我们从课文中可以学习的一种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

  【赠记名言,师生共勉】看以下名言名句是否体现本节课作者所具有的人生态度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旷达”的人生态度上,引用名言加以共勉。)

  2我们在这一节课积累文言知识

  (设计意图:小结、思考是让学生强化及复习课文内容,强化对重难点的消化)

  八【课下作业】 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复杂的.记叙文,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编故事例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苏轼等等,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获得更深的人生感悟,获从课文的学习中获得一次痛快淋漓的审美洗礼,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体现。)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反思

  《黄州快哉亭记》这篇课文我已经上了两次,今年这次是第三次。本来是很想来点创新的。但一站上讲台,一开始讲课,面对基础甚差的学生,我的创新设计还没开展多少,便半途夭折。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本打算让学生诵读完课文之后,就概括每段的大意。我原以为这篇不难的文章,学生们应该是很容易概括大意的,即使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起码也能从文中找出一些概括性的句子。但我在所谓的重点班高二(15)班一提问,下面立即鸦雀无声,真是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经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引导,学生们才终于能够说出我想要的答案,但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分钟,大大超出我的预计。所以,接下来的程序,我就上得有点赶。下课之后,觉得自己很失败。我是很想让学生自主思考的,可学生们的反应让我实在是失望。

  可这能完全怪学生吗?

  我们的学生从初中开始学文言文,据我了解,绝大多数老师在讲文言文时采用的都是串讲的方式满堂灌。学生们学得非常被动,就连中考试题考的也是死记硬背,文言文试题大多就是课文原文,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纵容老师的灌和学生的背。而长期灌和背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形成思维定势,不需动脑,只需死记。结果到了高中还是这样学习。但高中的考试试题与初中大不一样,不再考课文原文,结果学生们一下子就傻眼了,过去的方法不灵了,新的方法又没有掌握,所以学生们普遍对文言文产生了恐惧心理。越怕就越学不好,越学不好就越怕,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我自己以前也大多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课堂效率最高,在课时紧、任务重、学生基础差的前提下,满堂灌可谓最佳选择。但这种做法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挫伤,使他们继续对老师产生信赖心理。一脱离老师的讲解,就不能理解文言文,即使是自己能理解的,也不愿去思考。久而久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低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所以,出现课堂上冷场的情况也不能完全怪学生,我这个老师也是大有责任的。

  有鉴于此,我决定从第三课《方山子传》开始,尝试让学生分组自主讲析课文,以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之所以要从第三课而不是从第二课开始是因为我还要给学生们一点缓冲和准备的时间。我要将学生们按语文成绩的优良中差适当分组,要让他们抽签选出自己要讲析的课文,要让他们了解教案撰写的基本要求,还要对他们在讲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一些准备,所以我准备从第6周开始,让学生们自主教学文言文。我不再做那个独占讲台的话语权掌控者,我准备做一个听众,一个引导者。

  我期待这一尝试的成功。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3、学习文章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身份的巧妙构思。

  2、学习文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文章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身份的巧妙构思。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多媒体)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 导语也可由《自题金山画像》导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突出苏轼政治上的坎坷,胸怀的坦荡。由官场中倍受煎熬的苏轼转到山林里的隐士朋友的闲适,带出方山子。)

   二、写作动机:(多媒体)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齐读课文,师正音。对于字、词、句的理解上有困难的,请同学们提出来一起解决。

  四、疏通文章大意。(多媒体)

  1、幻灯片显示重点语句,请生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状语后置句)

  ④因与余(于)马上论用兵(省略句)

  2、幻灯片显示,解释重点字词。

  ①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五、研读课文:(多媒体)

  1、 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

  明确:(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6、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

  六、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七、关于本文的构思见教参。

   八、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九、作业:

  课后练习二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

  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同时,民间传说苏轼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个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给了秦观,其实这是民间传说的,是民间杜撰的,不是事实。

  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

  【文言知识点】

  1、 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2、 古今异义词: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3、 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4、 特殊句式: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内容解析】

  1、 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明确:第一段,直接叙述,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第二段,细节描写,写了他乡遇故知。第三段,倒叙,细节描写,写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第四段,补叙,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对方山子的赞颂。

  2、第一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4、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明确:(1)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 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 待人接物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4) 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换句话说: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这也是本文主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明确: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作业布置:预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出示幻灯片)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二、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刘向《晏子春秋》)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司马迁《史记 · 游侠列传》)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第一部纯文学的传记,而《史记· 游侠列传》又是第一部写侠客的传记。宋人的人物传记突破了史传“史”的藩篱,更重视人物传记“文”的一面,重视传主“隐”的一面,这些传记让那个年代的江湖充满个性的光辉。

  三、苏轼的《方山子传》共372个字,这样一个短章写得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一泻千里,不知所之。

  在初高我们学习了苏轼大量的诗、词、文,《方山子传》是选修教材中的一篇选修,文浅意深,字面上没有大的障碍,下面我们就围绕下面四个问题结合文本阐述阅读体会。

  讨论一:

  “有人说,方山子就是苏轼自己”,方山子形象寄寓了苏轼怎样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态度?

  ◎亦侠亦儒亦道 侠风道骨儒心

  ◎使酒好剑轻财

  ◎异:隐与侠

  ◎豪纵盛气,文韬武略

  总之,执着而又超越

  追求心灵自由而又不逃避

  屈原:屈大侠

  司马迁:司马大侠

  李白:李大侠

  千古文人侠客梦

  讨论二:

  正史人物传记有一套固定的结构程式和布局章法:姓名籍贯世宗 逐一叙其生平行事,是直线型结构,而《方山子传》结构上曲折跌宕,是破格变调之作,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构上的特色(对比映衬、虚实结合、结尾意蕴深远)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时空穿插错落

  ◎笔法跳动,虚实盘转

  ◎谨严而善变

  ◎非凡的叙述才华,光鲜生动

  顺叙——倒叙

  直说——斜说

  横说——竖说

  实说——虚说

  顺说——逆说

  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俞才越 清

  黄州是苏轼重要的人生拐点,重要的人生驿站,苏轼和黄州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缘。

  在黄州苏轼成为苏轼,在黄州苏轼完成了精神突围,在黄州苏轼成为了作为诗人的苏轼,成为了作为词人的苏轼,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的苏轼,《方山子传》写于黄州,方山子隐于黄州,方山子在这里与苏轼相遇,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有淡淡的问一句“何为而在此?”便相视一笑,莫逆在心。

  苏轼黄州的作品都可以互作注脚的,下列这些诗句可以映照方山子哪些思想、性格、人品、情趣、境界

  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苏轼《水调歌头》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

  3、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苏轼《满庭芳》

  4、解鞍欹枕绿杨,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西江月》

  5、拣尽寒鸦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6、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

  课后作业:

  阅读苏轼创作的人物传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亡妻王氏墓志铭》

  《朝云墓志铭》

  《石氏画苑记》

  《书刘庭式事》

  《书狄武襄事》

  结语:1平生不为行状碑传 ——苏轼

  2《全宋文》有250多篇人物传记,内容丰富,情感丰沛,人物刻画细致生动。

  3、写游侠须眉欲动,写隐沧姓字俱沉 。

  讨论三:

  人物传记往往选取人物生平中最动人的一处,有时是一个画面,有时是一个神情,有时是一件小事,有时是一句谈话,试在《方山子传》中选取一例赏析。

  讨论四:

  的结尾“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赏析并列举一首诗(词),一篇小说(散文)意味深长的结尾。

  1毕竟明天是另外一天呢。(玛格丽特 米切尔《飘》)

  2人类的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3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歌德《浮士德》)

  4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梭罗《瓦尔登湖》)

  5老人正梦见狮子。(海明威《老人与海》)

  6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7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

  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高级厨师,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现代女作家方方曾经说过:“我要是生活在苏轼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嫁他”。同时,民间传说苏轼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个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女人,嫁给了秦观,其实这是民间传说的,是民间杜撰的,不是事实。

  诗人: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散文家: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词人: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词作豪放高旷,情浓意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家:善画竹,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高级厨师: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

  【文言知识点】

  1、 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2、 古今异义词: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3、 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4、 特殊句式: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内容解析】

  1、 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明确:第一段,直接叙述,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第二段,细节描写,写了他乡遇故知。第三段,倒叙,细节描写,写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第四段,补叙,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第五段,对方山子的赞颂。

  2、第一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4、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明确:(1)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2) 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 待人接物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4) 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换句话说: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这也是本文主旨。)

  5、“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明确: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作业布置:预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研读课文;

  1、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

  明确:(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5、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6、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

  四、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传》原文和译文

  原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方山子传》教学反思

  第一个学生上台,仿照我的模式,开始报听写,声音比较小,语速比较快,学生们有点不适应,不过课堂纪律还好。第二个学生开始讲课文,她先介绍了一下作者,又介绍了一下陈慥,还讲了写作背景,明显是在模仿初中老师的上课程序,重点不够突出。因为文学常识已经不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可她还是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介绍。看来学生们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还有待提高。然后,她开始串讲课文,由于比较紧张,她老是用课本或教参挡住自己的脸,教态非常不自然。而且过分拘泥于教参,有些错误的地方也没有校正。看来,学生们自主备课,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在指导学生备课方面,我还要多做一些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书和相关资料。学生在讲时,声音普遍偏小,底下的学生还觉得很新奇,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一些讲课者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学生们就会自行在下面议论,声音较大,时间较久就会影响讲台上的学生讲课,也会影响自己的听课。这些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差强人意,但效率太低。

  第二节课,第三位学生继续串讲课文,声音小,拖宕,准备不充分,效果很差。最后五分钟,我实在忍不住了,对他讲得不清楚的地方作了一些补充,讲错的地方作了纠正。看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有待提高。

  第三节课,还是第一位学生讲课,因为她是组长。其他组员有的负责教案的撰写和资料的搜集,结果就是能者多劳了。看来任务分配机制上也存在问题。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她先讲完了剩下的内容,还是存在知识点不清楚,声音小,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学生们的反应也是不太好,我几乎都想放弃这次实验了。不过三思过后,我还是决定继续下去。出现问题应该努力去解决而不去消极逃避,否则问题还是问题。

  针对这次学生自主讲课出现的问题,我决定以后几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对学生小组集体备课的指导,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2、鼓励学生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3、对学生撰写的教案进行审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课堂上允许学生向老师求助三次,以应对学生们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5、让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比,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方山子传》,概括方山子形象特征,并说明苏轼对他的赞赏隐藏了怎样的情感

《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些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苏轼打破传记文学的写作常规,在《方山子传》一文中,改变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家世、生平等平铺直叙式的写作手法,而着力选取人物活动的几组有价值的特写镜头,几个表现人物性格的生活侧而,一经作者维妙维肖地刻画描摹,一个形象丰满生动,见心灵,见性格的人物便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了。撷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是说易行难的事情,首先,典型事例如何选择,要求既要生动感人。又要能有力地表现主题。其次,典型事例的选择还要反映人物的性格、家世及主要业绩,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文章写作失败。再次,占来为人立传。被立传人多已作古,总括一生之事通盘考虑去写较有选抒余地。而苏轼笔下的方山子。人还健在,如何把握运笔尺度,是不易界定的难点,然而,这些在常人看来难于克服的困难,苏轼却应对自如。作者以其神奇熟练之笔,匠心独运,结撰出了这篇妙文。全文分四段进行叙述,层层深人地剖析了方山子其人。第一段,作者起首一句,“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显得突如其来。而且立刻会生出两个疑问:其一,方山子并非人名,那么何以不露真名,何以称之“方山子”。其二,方山子是“光、黄间隐人”,他归隐的原因是何。两个问题很具吸引力。紧接着,文章以简沽的语言,概要地介绍了方山子的身世。分五层加以叙述,第一层,方山子年少时尚侠义,深为邻里推重;第二层,弃侠义而学文,欲用此有为子当世,但以“终不遇”而告终。“终不遇”三字在这里有深刻的内涵。方山子自少年开始,就心怀大志,以报效国家为己任。面对北宋政权积贫积弱,边战屡败,武备不兴的残破局面。方山子优心加焚,认为国家急需武人,因而练武行侠,团结邻里之人,希图将来有为护边事,结果愿望落空。当时的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唯读书求仕,才可有所作为。方山子无奈,只得改弦更张,弃武学文。然而学成之后,依然于事无补。这位文武兼备,心怀满腔热忱.立志为国分优的爱国者,宋统治者却不予理采,皆以“不遇”相待,文中有“终不遇”三字,饱含着方山子几多甜败苦辣,可谓一言难尽;第三层,方山子苦斗一番,迎来的只有冷遇,他感到心灰意冷,对世道黑暗充满了厌烦和不展一顾的轻蔑,遂“遁于光、黄间”之岐亭;第四层,对于北宋王朝。方山子己失去信心,决心不再过问世事,专求佛事和清静,日日以步代车代马。身着百姓衣,往来于山中;第五层,方山子之谜终于揭开。因“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人们议论说“此岂方山冠之遗像乎?”,所以方山于得“方山”之名。这一段层次分明,交待清楚。言外之意层出不穷。第二段,苏轼谪官黄州,于偶然之中,路遇方山子。原来方山于是作者的旧识,真名陈慥,字季长。老友异地相选,白然各道所以。当方山子得知苏轼今日境况时,“俯而不答,仰面笑”。短短七个字,方山子的音容笑貌宛然在目,可谓妙笔生辉,韵味无穷。承接文章第一段方山子的“终不遇”,“俯而不答,仰而笑”,以其对方山子形象生动的描摹,更深一层地揭示出方山子内心的痛苦。这种痛苦集中反映在“俯面不答”中。方山子何以不答,正是他对宋统治者极为不满和完全丧失信心,直至麻木和厌世的结果。这是抗议和愤怒的混和体。“答”而一言难尽,“不答”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两相比较,显然后者的艺术效果更高一筹。着到苏轼请官的下场,方山子庆幸自己远高尘世,隐遗不仕。因而“仰而笑”。转瞬间即从年青时不得志的痛苦回忆中解脱出来,化优为喜。见到方山子家“环堵萧然,面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极大地触动了作者隐陈作痛的心,他由衷的羡慕方山子这种与世几近隔绝的清苦生活。所谓的“自得之意”,并非方山子家人的实况,面是作者与方山子产生共鸣所致。苏轼是方山子的老友,看到如今的方山子与昔日的方山子判若两人,在强烈的对比中,很白然地会勾起他对方山子的回忆,于是文章进人第三段。苏轼在闸述方山子“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之后,着意刻画方山子往日的英雄气概。以反叙的手法,精择了十九年前,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情如以证明:方山子精于骑射,武艺高强。一次游猎西山时,“鹊起于前,使骑逐面射之,不获”,此时,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神态何等豪纵,这是一个特写镜头,以“不获”对比得之,表现了方山子“气盖世”的英雄本色。而后,方山子又与苏轼马上论兵及古今成败得失,且“自谓一世豪士”,气宇轩昂,这是第二个特写镜头,通过这两个镜头,方山子那神形兼备,通真感人的形象便展露于出来,栩栩欲活,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报国利民的的英雄,竟然落得沉沦于穷乡僻壤,终老于山谷林泉之中。朝政黑暗,世道不公,苏轼与方山子的际遇同等,两人同属“不遇”,所以苏轼文中通过这些实例的强烈对比,充分表现了对宋统治者的极端不满和怨恨,虽未直言,但字里行间饱含其意。第四段,苏轼通过谈方山子家世,解开了疑问,方山子远离尘世,并非因为穷得无以为生或不得为官所致。恰怡相反,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且“园宅壮丽,与公侯等”。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完全摒弃了这些荣华富贵,捐弃功名利禄,决然远离尘嚣,遥迹山林,自愿过起艰苦的隐居生活,原因就是由于对北宋政权极度不满和丧失了信心。苏轼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是为方山子抱不平,骨子里是在发泄对宋朝廷的愤怒,作者通篇无一宇一句愤懑之语,可字字句句都凝聚着苏轼对统治者的痛斥。

唐宋八大家《苏轼·方山子传》散文名篇鉴赏

唐宋八大家《苏轼·方山子传》散文名篇鉴赏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②,闾里③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④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⑥?”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⑦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⑧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⑨,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⑩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11},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12}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13},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14}?

【注】

①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②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③闾里:乡里。④折节:改变从前的志节、行为。⑤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⑥方山冠:汉代祭祀时乐师所戴。⑦陈慥:其父陈希谅,曾任凤翔知府,苏轼任凤翔府签判,与其父子友善。⑧矍(jué决)然:惊惶、急视的样子。⑨环堵萧然:形容居室的狭小和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⑩使酒:饮酒成性。{11}岐山:指凤翔府。{12}鹊起:喜鹊突然出现在前面。{13}世有勋阀:指其先世是有功勋的显赫官宦。勋阀,功绩,爵位。{14}倘:或许。

《方山子传》系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托文言志的名篇。传,是古代一种文体。是以记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多介绍人物的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等。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他便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第一段主要介绍方山子其人的人生经历,可以概括为少而侠、壮而儒、晚而隐。文章先对方山子作概括的介绍,开头点出他目前的身份是“光、黄间隐人”,为下文叙写二人在黄州重遇伏脉。然后概述其自少时至晚岁的大致经历:“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当指其钦慕朱家、郭解仗义疏财、排难解纷的品格,因而乡里之侠“皆宗之”。

但是这么一个意气风发的方山子,为何最终“晚乃遁于光、黄间”,以至行为奇异、装扮奇特,连当地人都不知道他的来历和姓名,只看他所戴的帽子像古代方山冠的式样而给他取了一个“方山子”的外号。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了归隐之路呢?“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原来是一直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所以退隐以明志。

第二段先叙与方山子在黄州猝然相遇的情景。由于事前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就在黄州,故岐亭适然相遇使双方都感到惊异。苏轼的惊异是少慕游侠、壮怀经世之志的“故人”何以以这副装扮、这种形象出现在眼前;方山子大概也有同样的疑问,何以苏轼也竟沦落至此。

苏轼答以贬黄之故的遭遇以后,方山子听后竟然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这七个字中颇含深意,是对人物细节的一次很生动的刻画。俯仰之间是一种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沦落人;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态度,笑对人生,放下沧桑,不以物伤性,自得人生。然后写夜宿其家所见:“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生活如此清苦,精神意气却如此昂扬自得,妻子奴婢尚且如此,主人更不必说。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接着,作者却突然撇开眼前相遇的情景,转笔追叙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的侠少风貌和19年前在凤翔所见到的壮岁方山子的形象。“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这一节人物形象的特写,将方山子壮岁时的文韬武略、意气抱负描绘得异常生动。

第四自然段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是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独特的品德与修养,及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有最后的“此岂无得而然哉”。前后联系来看,方山子虽走过了一条由少慕游侠,壮欲经世,晚隐光、黄的生活道路,但他身上又自始至终体现出侠的豪纵不羁之气。岐下与苏轼相遇,正值其壮岁“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的时期,但他身上却没有一般士人的那种儒雅温文之气,而是英气勃勃,驰骋骑射,“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大有豪侠风采。直至晚隐光、黄,岐亭相遇,“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他身上固有的这种豪侠之气,正与其奇才异行相互表里。

这篇人物传记完全摒弃了平铺直叙其家世、经历的线型叙述方式,没有按时间顺序先写其家世、产业,再写岐下相遇。而是采用了曲折起伏、纵横跌宕、夹叙夹议的方式,完全颠倒这一时间顺序,先写岐亭相遇,由相遇时“耸然异之”的印象折回到19年前的岐下相遇,以突出其壮岁的文才武略、英雄豪气,然后又转回目前,以“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作照应,波澜迭起,跌宕曲折,淋漓尽致。篇末又故作荡漾不尽之笔,越显出烟波浩渺,含义深远。

后人评论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苏文忠公文钞》卷二十三:“余特爱其烟波生色处,往往令人涕洟,故录入之。”

文言文教学实录:《方山子传》(3)

  生:第二段,俯而不答,仰而笑。   师:很好,请坐!当我向方山子说明我的经历之后,方山子首先是俯而不答,其实他心里面在——(PPT 细节分析)   生:想   师:在想什么,同学们把他心里面想的补充完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早在十九年前就和你一样了,然后又仰而笑,不是微笑,是“哈哈哈哈”的大笑,说——   生:终于轮到你了   (师生哄笑)   师:什么都不要说了,咋们喝酒去!   (生继续哄笑)   师:这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摆在我们面前了啊?   生:豪爽 超脱(板书 豪爽 超脱)(三十分钟)   师:我们知道受到佛家、道家影响的苏轼也是一个豪爽、超脱的人。这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在一起,我们可以化用《六一居士传》里面的一句话说,我起个头,大家背出来。于是与客俱起——   生: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师:两个相同性格,有着相同经历的人走到一起了,苏轼看到方山子过的这个潇洒,他自己心里面也觉得——   生:开心了   师:对,豁然开朗,这就是苏轼给方山子写传的原因啊!这也是苏轼借方山子的事迹来表达自己的胸襟,这就是写作意图。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对于方山子这样的一个隐士,苏轼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会很奇怪吗?   生:不会   师:那会是什么态度?   生:羡慕   师:因为什么?   生:看开了   师:对,他看开了,可以说他和方山子是同道中人了,书上有一个细节也告诉我们,苏轼对这种隐居的生活是很向往的。在哪里呢?   生(小声说):最后一段   师:好,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   师:“倘”是什么意思?   生:或许   师:我听说这个地方有很多的怪人,意思就是说像方山子一样的怪人还是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待会要分析。这些人在这里干什么,“阳狂垢污”,把自己搞得很脏,装疯卖傻,一般人还见不到他们,那方山子或许能够见到他们吧?!这种语气应该是种什么语气啊?   生:羡慕、向往   师:(板书 向往)在这一自然段有一个通假字,什么字?   生:阳   师:通哪一个字?   生:佯   师:(板书 佯狂)看到这个字,佯狂,就想起谁?   生:陶渊明、李白、嵇康、杜甫……   师:杜甫?说到李白就说到杜甫啊啊?   生:(笑)陆羽   师:有点接近了,再想想。说他白天就出去了,在山里面玩儿,跟小孩子一样,晚上是怎么回去的?   生:哭着回去的   师:那个人是谁?接——舆,佯狂是用来干什么的,看看下面注释,避——世   生:为什么避世要佯狂?   生:固定搭配   师:固定搭配?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说避世就一定要佯狂呢?想一想,讨论一下。徐丹,你来说第一个原因(三十五分钟)   生:如果不佯狂,那些当政者就会来找他,他为了不在官场上受到祸害,就佯狂。   师:好,请坐,徐丹给我们第一个原因,官场黑暗(板书 官场黑暗)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生:(思考)   师: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这些人都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山中的?   生:不遇   师:对啊,都是因为不遇来到这里,来到这里以后就都忘记了、抛开了。他们的隐居生活在我们看来,在我们这些世俗的人看来,他们是——狂的;但是我们看到怪怪的方山子,就能认定他真的是疯了吗?   生:不是,装的   师:对啊,佯狂而已,只能说明他是一个超脱的人。所以最后我们来看看,方山子到底是怪还是不怪啊?   生:怪、不怪、怪也不怪……   师:不怪也——怪,这是同学们得出的结论,非常好!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很多隐士,这些人动不动隐居在山林里,这只能说明这些有才的人没有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生:政治清明   师:没有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就算现在我们想要隐居的话,也不知道该隐居于何处。隐居到哪里去呢,以前隐士们向往的山林也早被开发了……   生:小声议论   师:所以,古代隐士辈出的现实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模式,在唐宋以后,隐士文化就逐渐没落下来,但是没有关系,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大隐隐于什么,小隐隐于什么?   生: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世。   师:所以,就算我们生活在一个纷扰的社会,我们一样可以得到心灵的平静啊,只要我们保持心态的平和就能可以了。这就像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说过的一句话一样,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师:对,如果你想要做一个隐士的话,不在于你隐居在哪儿,而在于内心要——   生:坦然   (听朗诵 请同学们从苏轼的角度再一起读课文)(四十分钟)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体会古代隐士的文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也能保持自己内心的清净和平和。谢谢同学们!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四十五分钟)   附板书:(右)   方 山 子 传   传 真实性 文学性   穿戴   晚年游仙 不怪 反应 不得?   少年 游侠 家境   惺惺相惜 豪爽超脱 向往   (左)   佯狂 ——》避世   官场黑暗

《方山子传》教学反思+说课稿

  《方山子传》教学反思

  第六周,根据计划,我让学生自己讲文言文,第一课就是《方山子传》,学生上了三节课,效果不佳。

  第一个学生上台,仿照我的模式,开始报听写,声音比较小,语速比较快,学生们有点不适应,不过课堂纪律还好。第二个学生开始讲课文,她先介绍了一下作者,又介绍了一下陈慥,还讲了写作背景,明显是在模仿初中老师的上课程序,重点不够突出。因为文学常识已经不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可她还是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来介绍。看来学生们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还有待提高。然后,她开始串讲课文,由于比较紧张,她老是用课本或教参挡住自己的脸,教态非常不自然。而且过分拘泥于教参,有些错误的地方也没有校正。看来,学生们自主备课,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在指导学生备课方面,我还要多做一些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书和相关资料。学生在讲时,声音普遍偏小,底下的学生还觉得很新奇,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一些讲课者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学生们就会自行在下面议论,声音较大,时间较久就会影响讲台上的学生讲课,也会影响自己的听课。这些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差强人意,但效率太低。

  第二节课,第三位学生继续串讲课文,声音小,拖宕,准备不充分,效果很差。最后五分钟,我实在忍不住了,对他讲得不清楚的地方作了一些补充,讲错的地方作了纠正。看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有待提高。

  第三节课,还是第一位学生讲课,因为她是组长。其他组员有的负责教案的撰写和资料的搜集,结果就是能者多劳了。看来任务分配机制上也存在问题。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她先讲完了剩下的内容,还是存在知识点不清楚,声音小,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学生们的反应也是不太好,我几乎都想放弃这次实验了。不过三思过后,我还是决定继续下去。出现问题应该努力去解决而不去消极逃避,否则问题还是问题。

  针对这次学生自主讲课出现的问题,我决定以后几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对学生小组集体备课的指导,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2、鼓励学生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3、对学生撰写的教案进行审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课堂上允许学生向老师求助三次,以应对学生们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5、让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比,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方山子传》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方山子传》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的推荐篇目。《方山子传》这篇文章通过苏轼与方山子在岐亭的相遇,记叙了方山子的人生经历,通过对其人生经历的记叙,塑造了陈慥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也借此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贬黄州的无限感叹。在这篇文章前,已有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引导,对如何鉴赏形象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方山子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把前几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强化。

  这篇文章是一篇传记文章,一般传记文章都是先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家世,性情,然后介绍其主要事迹,最后是对他的评价。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在结构上却打破了一般传记文的写法,做到腾挪转换,“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布局,可以使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上获得有益的启发。

  二  说学情

  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在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上,较高一刚入校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对文言文内容的深层理解上,能力不强;对文言文的思考探究能力更差。

  本文篇幅不长,字词难度不大,又是一篇可读性较强的人物传记,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仅仅只是满足于对文章字词的理解,对文章的翻译,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语文还提出了“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因此,还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对《方山子传》做深层次的理解思考。

  三  说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读懂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同时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宗”“异”“怒”、虚词“所以”“而”“傥”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习本文在塑造形象和结构上的特点,获得写作上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强调学生通过人物言行来归纳人物形象,做到分析的有理有据

  2 学会知人论世,分析文章写作目的

  情感与价值目标:1 2 对文章中的思想倾向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1 对方山子形象的归纳概括

  2 对方山子归隐的认识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四  说教法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包括“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在教法上主要采取

  1 课前预习 2 课内合作探究 3 多媒体课件 4 授课时间 一课时

  五  说教学过程

  1 解题导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是著名的河东狮吼的来历,是苏东坡写来形容龙丘先生惧内的。这位龙丘先生姓陈名慥字季常。这位龙丘先生还被苏东坡成为方山子,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方山子传》。但在《方山子传》中,陈慥是以隐士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反差太大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成为隐士呢?

  (设计依据:河东狮吼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但它的出处,当事人却是人们所不甚明了的,一旦学生知道河东狮吼与方山子的关系,必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后,提出以下问题

  ①大家在课前已经对本文进行了预习,大家按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对陈慥形象的归纳概括,回答时要求先找出相关语句并翻译,然后给出条理性回答,并推举出小组发言人

  (设计依据:这个问题难度不大,但是要按照时间顺序回答的’有条理却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因此对学生强调了回答的条理性,回答问题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引起强调回答的有理有据,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训练。对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通过学生的回答一起检查,这个问题可以检查“宗”“驰骋”“遗像”“从”“怒”等实词和“之”“而”等词的掌握情况)

  ②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往学过的和做过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是什么,我们这篇传记文章与它们有什么不同,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同学们按照问题的顺序以此回答。

  (设计依据: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对陈慥的形象塑造非常出色,这也与文章在结构上独辟蹊径,巧妙布局,经纬错落,秩序井然,颇具艺术匠心有关。但是不对学生指出来,学生一般不会注意到,但这种结构布局对学生的习作很有借鉴价值。因此通过问题的设计,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结构布局上的巧妙之处,对此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③请大家归纳一下这篇文章在塑造形象和结构布局上对我们写作上的启示。

  (设计依据:这篇文章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结构上对学生的记叙文写作都有借鉴价值,通过小结可以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有利于写作时借鉴)

  3 合作探究

  ①请大家分小组讨论:方山子归隐的原因是什么?苏轼对此持什么态度?苏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回答时要有条理并推举小组发言人。

  (设计依据:对人物形象分析后,要进入对文章思想内容,写作原因的分析。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回答,第三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回答时可能觉得无从下手,而设计这个问题,是体现学生回答关于文章的态度观点时要注意到作者的经历处境,有的放矢,同时带出对苏轼被贬黄州时的相关情况的介绍,突出二人在“不遇”上的相似之处。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同时落实“阳狂”“污垢”“傥”等字词的理解)

  ② 苏轼对方山子的人生选择持赞赏态度,他有没有做出与方山子一样的选择,为什么?

  (设计依据:苏轼的思想很复杂,儒释道思想都存在于他的思想之中。谪居黄州,是苏轼平生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他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在这样的心态下,他渴望摆脱尘世烦扰,去过潇洒隐逸的生活,所以他对方山子的人生选择持赞赏态度,这也是佛道思想在他身上的体现。但是在苏轼身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所以当苏轼面对人生打击时,他可以用释道思想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但仍然不放弃积极入世,救世济民的人生理想。苏轼对方山子人生选择的赞赏不等于他也会走同样的道路,只是他此时心境的一种折射。同时补充苏轼离开黄州之后的人生历程和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是让学生对苏轼的思想,人生态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遇到挫折打击,并不是只有归隐山林一条路可走。)

  ③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你是会作出像方山子一样的选择还是像苏轼一样的选择,为什么?

  (设计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用现代观念来审视作品内容和思想倾向,对于现代中学生还是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来引导,同时也应教会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至于学完一篇文章就不加辨别的全盘接受,而这个问题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回答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4 学习小结

  ①关于形象塑造和文章结构

  ②隐与不隐的人生取向

  5 课后作业

  请大家课后搜集关于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相关内容。

  (设计依据:“隐士”文化中国自古有之,学生们也不算陌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六  板书设计

  方山子 苏轼

  少年 血气方刚 一身侠气 少年成名 才华横溢

  成年 折节读书 立志用世 不遇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晚年 归隐山林 怡然自得 共鸣

  附预习设计

  ① 大声诵读课文及课下注释,将注释中出现的拼音和重点字词解释标注到原文相应位置,对课下没有的注音和释义及时查阅工具书扫清障碍,对自己无法解决或把握不准之处标上记号。

  ② 找出文中塑造陈慥形象的几个典型事件,概括其特点,鉴赏提示上所说的着意细节有哪些

  ③ 回忆学过或做过的人物传记,与本文对比,看看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④ 你会不会选择方山子的人生道路

  (设计依据,通过预习的问题设置,将本文学习的重点一一列举,使学生预习之时能够有的放矢,这些问题学生不可能全部圆满回答,但是可以让他们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对自己不能完全弄懂之处产生探知的欲望,带着兴趣进入《方山子传》的学习,为课堂教学预热。)

《方山子传》教案

  如何让学生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下面是我整理的《方山子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校读。 学生互读、齐读。(古文必须要重视“熟读课文”)

   二、知识预备。( 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

  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

  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

  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

   【参考答案】 折节读书,驰骋当世,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俯而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自得之意;精悍之色,山中之人。世有勋阀,今已显闻。弃不取,无得而然

   师:边让学生填词,边落实翻译,老师对每一句的所写内容做简洁概括。

  ①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经历。

  ②这写的是方山子的特立独行。

  ③这写的作者初遇方山子时的情景。

  ④这写的是方山子人生角色的转变。

  ⑤这交代的是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⑥这写的是方山子的人生取向及作者对他的直接赞肯!

   师:通过这种 填词的方式,帮助学生基本梳理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接下来是整理文言 基础知识。

  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 )

  ②前十有九年( )

  ③往往阳狂垢污( )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 )

   【参考答案】 (有,通“又”; 见,通“现”显现; 阳,通“佯”假装,与通“欤”语气词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

  ②方屋而高( )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

   【参考答案】 (①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今义:指纵马奔跑

  ②古义:帽顶 。今义:指房屋

  ③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⑤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

  ②余既耸然异之 ( )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

  ④岁得帛千匹( )

  ⑤亦足以富乐 ( )

  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 )

   【参考答案】 ①宗,名词动用,尊奉。②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③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④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⑤使动用法,使……富足快乐 ⑥使动用法,使……愤怒。

  (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过岐亭,适见焉, (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

  适 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 )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

   【参考答案】 恰好,副词;适应,动词;到、往,动词;顺从,动词

  (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方屋而高( )

  ②何为而在此?( )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骑逐而射之( )

   【参考答案】 ①和,并列连词 ②却,③然而,转折连词 ④并、接着,表承接连词

  (6)指出下面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

  ④徒步往来山中( )

  ⑤庵居蔬食 ( )

   【参考答案】 ①判断句 ②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③状语后置句 ④省略句 ⑤宾语前置句

   三、诱思导学

   1 、课文导入

   生齐读:

  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一起“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到黄州。苏东坡在黄州的精神遭遇,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师点评:

  “幽人独往来,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苏轼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产生了。而人物传记《方山子传》也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托文言志的名篇,作者在与朋友对话,对话的核心是: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与不遇之变,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文中,方山子给出了一份答卷,而且这份答卷感动了大文豪苏轼。

   2 、文本鉴赏 (目标2)

   [ 鉴赏重点 ] 通读全文,挖掘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文本细读,学习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牵一发动全身、层层追问的文本解读法。

  师:“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啊,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

   问题1: 作者与方山子遇见时,他的表情如何?

  生: 惊讶,

  师:用文中的词是

  生:矍然

  师:作者惊讶,方山子怎么会在这里呢?

   问题2 :这里具体是指什么地方?

  生: 光、黄间,岐亭,

  师:这一带我们用文本中出现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生:穷山中

   问题 3 方山子在穷山中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生: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

  师:方山子是作者的故人即老朋友,从作者刚才惊讶的神情可知,方山子本是不应生活在这穷山里的。

   问题 4 在作者记忆里,方山子本应该生活在哪里的?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生:洛阳、园宅、得官、显闻、富乐

  师:这是两种多么迥异、悬殊的两种人生际遇呀

   问题 5 方山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到了穷山中呢?是像苏轼那样被贬到了这里的吗?

  生:不是,是他自己放弃的

  师:是他无缘无故就放弃了那一份通俗意义上的闪亮人生吗?

  生:他不得志、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问题 6 :方山子人生不遇,是因为他没有才干吗?

  生:不是,他自谓一世豪士,折节读书

  师:那方山子也称得上是什么的人才

  生:文武全才

   问题 7 那么,方山子人生不遇的根本原因应是什么?

  生:朝廷腐败、社会黑暗

   [ 总结 1]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扬起波,于是毅然弃俗世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生活,回归生命本身。这份生命取向惊世骇俗,我认为这是方山子之“异”第一层含义。

  师:那么第二层含义是什么呢?在文本中,作者在“异之”之前加有一个修饰词“耸然”大家注意没有?这是一个表程度的修饰词,这提醒我们,方山子之“异”还有更让作者感到惊讶的内容?

   问题 8 :方山子生活在穷山中的精神面貌如何?

  生: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自我满足……

  师:你们怎么了解到的?

  生: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师:这又不是写方山子的

  生:这是侧面烘托

   [ 总结 2] :做出一份弃富贵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生已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通脱则更不容易。所以我认为方山子之“异”的第二层含义是:他安贫乐道,活出了一种人生意境!

   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1 、世道浑浊,人生不遇, 弃富贵荣华;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生命取向让人惊异!

   2 、不悔选择, 安贫乐道,活出一份云淡风轻的人生意境,让人惊叹!

   四、疑难解析

   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参考答案】这是一次很生动传神的人物细节刻画。俯仰之间是一份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人落沦;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态度,笑对人生,放下沧桑,不以物伤性,自得人生!

   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参考答案】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独特的品德与修养,及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文章结尾叙及光、黄间的其他异人,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提升文本的广度,表达自己对方山子及其志同道合的所谓的“异人”们的欣赏之情。

   异人 显于外:颠疯、肮脏;常人显于外:堂皇、冠冕

  藏于内:清醒、高洁 藏于内:肮脏、污浊

  ……

   [ 附]板书设计

  

  生命取向、生命意境

   :得官、显闻、园宅、富乐

   :穷山、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自得

   五、 达标分层训练

   A 组基础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慕:仰慕

  B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C 然终不遇 遇:对待

  D 因谓之方山子 因:于是

   【参考答案】 C遇:遇合、机会、好运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我整理的.《方山子传》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1、通假字

  前十有九年

  (“有”通“又” )

  犹见于眉间

  (“见”通“现”,显现)

  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遗像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折节读书

  使从事于其间

  2、古今异义

  

  (古义:指墙。今义:堵塞)

  (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

  (古义:改变作风。今义:为两个不同的词)

  (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3、一词多义:而

  方屋而高

  何为而在此

  俯而不答,仰而笑

  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

  使骑逐而得之

  而岂山中之人哉

  而其家在洛阳

  此岂无得而然哉

  不可得而见

  表并列,并且

  表修饰,着,地表转折表承接表并列表承接

  表转折,却

  3、一词多义:于以

  晚乃遁于光、黄间

  余谪居于黄

  犹见于眉间

  使从事于其间

  鹊起于前在从

  欲以此驰骋当世

  亦足以富乐

  问余所以至此者

  表凭借的工具

  -----的原因

  与公侯等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此岂无得而然哉

  见其所著帽

  4、重点字词

  (等同,相似)

  (神色)

  (名声远播)

  (这样)(戴)余既耸然异之

  庵居蔬食

  鹊起于前

  岁得帛千匹

  见方山子从两骑

  5、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

  (名词作状语,像鹊一样)

  (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见方山子从两骑

  然终不遇

  人莫识也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鹊起于前

  呼余宿其家

  6、文言句式

  (省略句,“见”前省略主语“余”)

  (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

  (判断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方子山传文言文答案

1. 选自方子山传的文言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2.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看他家的房舍简陋冷清,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和奴婢却都显出安适自在的样子。

(2)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异的人,常常假装癫狂,浑身污垢,但无法看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看见他们吧?

小题1:遇:得到赏识

小题2:②⑦都说晚年隐居时的事。④讲的是跟从方山子的人做的事。

小题3:

小题4:(1)“堵”1分,“自得”1分,语言流畅2分

(2)“间”1分,“垢污”1分,“倘”1分,语言流畅3分

3.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C【小题4】(1)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2)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3)略 【答案解析】【小题1】“堵”应为“墙,墙壁”【小题2】略【小题3】略【小题4】略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方山子)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你)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肃然起敬,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如今多少日子过去了,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他)眉宇间显现,他怎么会(成为)一位蛰居山中的人了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 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无所贪求才会这样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4. 高二语文《方子山传》作者:苏轼 如何改写

这个译文拿去抄不就得了: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5. 求文言文苏轼的《方山子传》赏析

1 奇妙构思 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 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

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 2 奇妙语言 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3 隐约的折射 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实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

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年岁稍长,改变志向读书,想凭这进取当代,但最终不曾际遇。

(2)他家四壁萧条,但妻儿奴仆都显出自得的样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解释不正确,由“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可知,从:使跟随。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判断是否符合方山子过“隐人”生活,①②③⑥反映方山子所过“隐人”生活。④表现方山子少侠的作为;⑤表现方山子隐居而豪士气不灭的另一面,也非“隐人”生活本身。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自幼攻读”表述错误,应是“稍壮,折节读书”。所以选A。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稍壮、折、节、以、驰骋、环堵、而、妻子、自得、意。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方山子传苏 轼方山子,光、黄①间

【答案】【小题1】D【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小题1】⑴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⑵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或称自己)是一代豪杰。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答案解析】【小题1】“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小题1】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所以”:的原因;用来…的。 C“于”:介词,在;介词,被 。

D “其”代词,他的;语气词,无实意。【小题1】①③是描述他的“侠”【小题1】(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小题1】⑴“环堵”“妻子”的对译,各1分,句意1分⑵“因”“马上”的对译各1分,句意1分)⑶注意“穷”“无得”“ 然”的对译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强制自己,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

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 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8. 方山子传的古今异义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

②方屋而高( )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

【参考答案】(①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今义:指纵马奔跑

②古义:帽顶 。今义:指房屋

③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⑤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方山子传教案(《黄州快哉亭记》说课稿+教学反思)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感慨时间的句子(形容岁月不饶人的句子 感慨时间流逝的句子)

感慨时间的句子(形容岁月不饶人的句子 感慨时间流逝的句子)

本文目录形容岁月不饶人的句子 感慨时间流逝的句子感慨时间流逝的句子摘抄关于时间流逝的感言80句发朋友圈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收藏四十九条描写时间感悟的句子感叹时间的经典语录感慨时光流逝的句子感慨时间飞逝的句子感叹光阴流逝的句子形容岁月不饶人的句

2024年5月10日 19:10

背后的故事成龙(成龙背后的故事,要详细!)

背后的故事成龙(成龙背后的故事,要详细!)

本文目录成龙背后的故事,要详细!当年成龙家族为何会集体改姓,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陪我看日出背后的故事背后的故事成龙从贫穷少年到全球巨星的奋斗历程成龙逃避责任为什么不管自己的女儿成龙大哥什么时候上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背后的故事成龙(一代功夫巨星的

2024年3月16日 06:10

方舟四周年什么时候?闪烁之光四周年庆典,五系神卡豪礼任你挑

方舟四周年什么时候?闪烁之光四周年庆典,五系神卡豪礼任你挑

本文目录方舟四周年什么时候闪烁之光四周年庆典,五系神卡豪礼任你挑《明日之后》四周年活动有什么 四周年庆典活动介绍光遇四周年庆典是几月几日《明日方舟》四周年庆典限时矿区开采活动介绍和平精英四周年庆典舞台在哪“喜悦服务,温暖回‘嘉’”——广州白

2024年5月17日 04:50

降温费发放标准2022?降温费发放范围和标准

降温费发放标准2022?降温费发放范围和标准

本文目录降温费发放标准2022降温费发放范围和标准防暑降温费是什么什么是防暑降温费防暑降温费发几个月取暖降温费是哪几个月降温费是国家规定必须发的吗职工防暑降温费标准降温费发放标准2022防暑降温费亦可称为高温津贴,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2024年4月5日 09:00

梦到下雪了是什么意思?梦见下雪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梦到下雪了是什么意思?梦见下雪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本文目录梦到下雪了是什么意思梦见下雪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梦见下雪是什么征兆周公解梦梦见下雪了是什么预兆周公解梦梦见下雪什么意思的预兆梦见下雪是什么意思梦见下雪是什么意思呀做梦梦见下雪梦到下雪了是什么意思1、梦见雪,表示你最近会有喜事,或是让人

2024年6月5日 18:30

大年初一朋友圈文案(表示期待大年初一发朋友圈的喜庆文案)

大年初一朋友圈文案(表示期待大年初一发朋友圈的喜庆文案)

本文目录表示期待大年初一发朋友圈的喜庆文案大年初一朋友圈经典说说文案(51句)大年初一的说说朋友圈大年初一说说文案大年初一的文案怎么写正月初一文案 适合大年初一发的句子文案大年初一惊艳朋友圈的祈愿文案大年初一文案朋友圈关于2022大年初一发

2024年3月15日 18:10

归国人员证明(英国留学生回国证明)

归国人员证明(英国留学生回国证明)

本文目录英国留学生回国证明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证明怎么开具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有什么用办理回国证明的步骤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申请材料清单留学归国人员证明办理注意事项留学人员归国证明办理流程留学人员回国证明认证流程留学人员回国证明如何办理《留学回国人员证

2024年5月12日 09:50

蓝天白云的唯美短句(形容蓝天白云的唯美句子(精选16句))

蓝天白云的唯美短句(形容蓝天白云的唯美句子(精选16句))

本文目录形容蓝天白云的唯美句子(精选16句)蓝天白云唯美句子蓝天白云的唯美短句有哪些蓝天白云的优美句子蓝天白云的唯美短句蓝天白云意境的唯美句子形容蓝天白云的唯美句子(精选16句)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上空孤月轮。 2、天空澄碧,纤云一尘

2024年2月27日 07:20

功夫熊猫的影评(大学生《功夫熊猫》观后感)

功夫熊猫的影评(大学生《功夫熊猫》观后感)

本文目录大学生《功夫熊猫》观后感谁会写的影评请给一下功夫熊猫这部电影的评价.关于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影评请以《功夫熊猫》写一篇影评!800字左右《功夫熊猫》影评功夫熊猫影评谁有《功夫熊猫》的影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功夫熊猫》简短影评英文影

2024年3月21日 01:00

平整场地是指?场地平整中总挖方和总填方的平衡

平整场地是指?场地平整中总挖方和总填方的平衡

本文目录平整场地是指场地平整中总挖方和总填方的平衡平整场地是什么意思场地平整的弊端什么是平整场地什么时候需要平整场地什么是场地平整场地平整测量的作用与特点平整场地包括哪些内容平整场地是指平整场地是指室外设计地坪与自然地坪平均厚度在±0.3m

2024年5月17日 16:00

怎样鼓励初三的孩子(给初三学生的鼓励寄语)

怎样鼓励初三的孩子(给初三学生的鼓励寄语)

本文目录给初三学生的鼓励寄语怎样鼓励初三的孩子鼓励初三孩子的话语怎么鼓励初三的孩子的一段话给初三的孩子鼓励的话家长初三孩子的鼓励语鼓励初三孩子的话给初三学生的鼓励寄语我为初三的孩子找来了一些鼓励寄语,大家赶快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一下吧。对初

2024年3月29日 22:00

声乐发声练习(假期唱歌技巧小白练习发声技巧)

声乐发声练习(假期唱歌技巧小白练习发声技巧)

本文目录假期唱歌技巧小白练习发声技巧如何练声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声乐怎么练声声乐演唱之前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唱歌教学丨3步快速开嗓音院学姐3年声乐混声技巧练习发声技巧和方法假期唱歌技巧小白练习发声技巧声乐教学偷偷练发声唱歌惊艳所有人第一步:甩

2024年4月21日 10:30

2022跨年文案(2022零点跨年文案最新)

2022跨年文案(2022零点跨年文案最新)

本文目录2022零点跨年文案最新关于跨年文案 关于2022跨年的走心文案告别迎接2022跨年文案2022年朋友圈最新跨年文案短句2022年跨年朋友圈文案,小众又高级,收藏备用2022年跨年文案2022零点跨年文案最新眼看一年就又过完了,好像

2024年4月28日 15:30

日行一善的真正含义?“日行一善”是什么意思

日行一善的真正含义?“日行一善”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日行一善的真正含义“日行一善”是什么意思日行一善,福有攸归,什么意思日行一善日行一善的意思“日行一善”是指什么日行一善是什么意思关于日行一善的资料日行一善的真正含义日行一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rì xíng yī shàn,表示多

2024年5月17日 08:10

仿写《荷叶·母亲》或《金色花》写一篇不少于400字关于母爱的作文?《荷叶母亲》冰心全文

仿写《荷叶·母亲》或《金色花》写一篇不少于400字关于母爱的作文?《荷叶母亲》冰心全文

本文目录仿写《荷叶·母亲》或《金色花》写一篇不少于400字关于母爱的作文《荷叶母亲》冰心全文关于《荷叶母亲》的一些问题《荷叶母亲》内容简介《荷叶母亲》作文赏析50字《荷叶母亲》的问题荷叶母亲读后感300字作文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荷叶

2024年2月27日 17:10

天边歌词云飞演唱?乌兰托娅的《天边》 歌词

天边歌词云飞演唱?乌兰托娅的《天边》 歌词

本文目录天边歌词云飞演唱乌兰托娅的《天边》 歌词歌曲《天边》歌词天边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天边》的歌词是什么云飞,天边歌词廖昌永的《天边》 歌词天边歌词完整版天边的歌曲歌词天边歌词云飞演唱1、云飞演唱的《天边》歌词: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

2024年5月16日 02:10

超级宅女日记结局是什么?宅女日记的歌词

超级宅女日记结局是什么?宅女日记的歌词

本文目录超级宅女日记结局是什么宅女日记的歌词《宅女日记》猫猫桃txt全集下载找宅女日记里面女生唱的部分歌词!《宅女日记》最新txt全集下载女主重生后修仙的完结小说宅女日记歌词里面那首风靡全宇宙的迷倒万千超流行校园歌曲是什么超级宅女日记结局是

2024年3月30日 04:10

星空下的记忆(浩瀚星空唯美句子 星空中藏着谁的思念)

星空下的记忆(浩瀚星空唯美句子 星空中藏着谁的思念)

本文目录浩瀚星空唯美句子 星空中藏着谁的思念星空下的童年作文:在夏夜星空中留下的记忆 750字星空下的遐想作文描写星空的现代诗歌_关于描写星空的散文诗歌星空下回忆爷爷散文星空下我们的童年星空的记忆的人物介绍浩瀚星空唯美句子 星空中藏着谁的思

2024年3月22日 23:50

天空课堂在线观看2022(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播出具体时间+入口(附课程表))

天空课堂在线观看2022(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播出具体时间+入口(附课程表))

本文目录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播出具体时间+入口(附课程表)《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个人观后感《天宫课堂第一课第二课合集》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天宫课堂在哪里看直播2022天宫课堂

2024年5月5日 15:30

辞职信模板下载(离职申请模板范文简短(集锦8篇))

辞职信模板下载(离职申请模板范文简短(集锦8篇))

本文目录离职申请模板范文简短(集锦8篇)辞职申请书模板公司离职申请书简单模板6篇离职申请模板范文简短(集锦8篇)   在辞职之前,我们要撰写好自己的辞职报告,在辞职的时候向上级领导提出。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离职申请模板范文简短(集锦8篇

2024年3月28日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