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案(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数学教学教案)
本文目录
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数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
(板书)
加法交换律 减法的性质:
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除法的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二)复习五大定律
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
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运算性质:(a+b)c=ac+bc(c0)
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数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胶片,其他同学做印好的练习片子,然后投影说结果,并说明根据什么性质。
(四)积、商的变化规律
1.提问:我们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时,还学过积、商的.哪些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如果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或者,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________。
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体现。)
投影说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___________扩大(或缩小)___________的倍数,_______________。
问:你能联系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定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关系,这也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
说明: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四则运算同样适用。(只有除法的性质略有变化,a,b都要能被c除尽。)
2.练习。
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原来的积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里填运算符号。
①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___○0.36)
③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④4.20.7+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我们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主要是为了应用,使计算简便,而且要灵活运用。
(六)课堂练习
1.选择题:(投影出示,学生举选择牌。)
(1)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5,得到的差 。
①增加5
②减少5
③不变
(2)对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分别应用了( )知识。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68)=6(258)=6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4)(484)=10012=1200
应用了( )知识。
①积的变化规律 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③乘法结合律 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换律
追问:哪种最简便?
2.简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两个同学用胶片做。
① 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② 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体在投影上订正。
(七)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要注意应用我们所学过的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提高效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会根据不同算式的特征,正确灵活、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出示上节课总结出来的本单元的框架,指出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提出要求,掌握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并能灵活的运用于简便计算。
(二)复习定律
1、简算。
4×13×25125×(8+80)
全班练习、两位学生板演,完成后反馈校对,并说明计算的理由。教师板书运算定律的名称。
2、掌握定律。
简要的叙述运算定律和字母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的字母公式。
根据字母公式,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区别?根据字母公式说说他们的结构特征。
(三)定律运用
1、课本第6题
(1)归类,各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画出具有特征的数学运算符号。
(2)全班练习,完成上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3)全班练习,完成下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2、判断、改错练习。
(1)400×(25+1)=400×25+1
(2)(64+4)×25=64×25+25
(3)25×32=25×(4×8)=25×4+25×8
(四)综合练习
1、练习第7题。
(1)找出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算式,并各自归入相应运算定律类型中。
(2)余下的两题:32+144+68+56,1230-216-184,为什么不能归入相应的类型?他们可以简算吗?
(3)独立练习。
(4)反馈矫正。
2、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计算课本第8题,完成后校对。
(2)计算第9题,完成后的、反馈讲评。
3、应用题练习。
(1)独立练习第10题。
(2)反馈讲评,对25×400+25×40025×400×2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4、思考题指导。
(1)独立思考2分钟。
(2)指名已解答的同学说思路。
(五)巩固知识结构
通过两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复习,说一说第一单元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六)作业:《作业本》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学习。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看他们热火朝天的植树真辛苦啊。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选择记录。
乘法交换律
首先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有25组,每组有4个人负责抬水、浇树。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25×4○4×25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也就是说25×4和4×25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100.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25×4=4×25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86×4=4×86,100×33=33×100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个规律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b=b×a
三、巩固练习
(1)26×8=( )×( )
(2)56×( )=35×( )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二、新课学习
一共有25组,每组要植树5棵,每棵树要浇水2桶。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25×5×2
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也就是说无论先计算那两个数的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也就是说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25×5)×2=25×(5×2)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例如: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也就是说把能够让计算变得简便的两个数先结合起来相乘,再乘第三个数,这样就能算的又对又快。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b)×c=a×(b×c)
三、巩固练习
怎样简便怎样算
17×25×4 125×29×8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还记得们知道了乘法的那些运算律吗?谁来说一说。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究乘法的运算律,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新的规律。
二、新课学习
还是来解决植树时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一共有25组,每组里4个人挖坑种树,2个人抬水浇水。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教师巡视,然后挑出做法比较典型的学生汇报。全班讨论(4+2)×25和4×25+2×25的相同于不同之处。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2)×25=4×25+2×25
但是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有时候改变运算顺序会让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主要是说的清楚,理解规律,不要求一字不差。教师总结: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你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吗?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a+b)×c=a×c+a×c
或者:a×(b+c)=a×b+a×c
三、巩固练习
播放课件: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还有分配律,合理应用这些规律会让计算变得简便。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三】
一、引入
回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生:a+b=b+a (a+b)+c=a+(b+c)
二、新知
1、猜测:乘法中有什么运算定律呢?
2、先填空,再想想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2+12=()+21
51+13+17=51+(( )+17)
12*7=7*( )
11*14*5=11*(14*())
生填空,并说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我们来研究研究后面两个算式(板书这两个算式)
3、看12*7=7*12
对照加法交换律,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这样的算式你们能不能举个例子?17*5=5*17
引导得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们会吗?
生:a*b=b*a
A和B可以是哪些数?
4、小巩固
我是小法官:
54*72=72*54( )
890*120=120*980 ( )
160*38=38+160( )
5、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式子11*14*5=11*(14*5)
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什么?
反馈:运算顺序变了,积不变。
就像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第一个先算11*14,第二个先算14*5
那个方便一些?
这两个算式可以填什么符号
(15*4)*10○15*(4*10)
(125*8)*5○125*(8*5)
引导得出: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生:a*b*c=a*(b*c)
6、回到刚才的算式里这两条条用了什么定律?
再加上一条
6*13*5=13*(5*6)怎么填?用了什么定律?
7、19*B*8=19*(()*8)
填什么?这个B可以代表什么数?
三、巩固练习
1、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3*15*2 5*37*2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课件讲解
2、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
4、34、5 5、12、11 10、25、2
3、仔细思考,你能很快算出它的积吗?
25*9*125*4*8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60页例3,61页例4,61页“试一试”和“练一练”,65页《练习十》1、2、3、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借助数形结合,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道理,渗透数学思想,学习数学方法。 3.借助观察、对比和分析,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学会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够在计算中自觉使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变得更加简便。 【教学过程】 一、每课分享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乘法交换律 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算一算: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图1) 生:每行有5个,一共有2行,算5×2=10(个)。 生:每列有2个,一共有5列,算2×5=10(个)。 师:要求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既可以用5×2算,也可以用2×5算。5×2和2×5都可以表示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因此不用计算,我们也能确定结果相等。 板书:5×2=2×5。 2.根据特点,展开猜想。 (1)师出示有一个括号待填的不完整算式,生补充完整。 45×16=16×( ) 24×38=( )×24 (2)师出示有两个括号待填的不完整算式,生补充完整。 78×46=( )×( ) 65×39=( )×( ) 3.整体出示,观察比较。 师:这四个等式,连同5×2=2×5,每一个等式中用等于号连接起来的两个式子除计算结果相同外,还有什么相同? 生:两个式子的乘数相同。 课件同步出示每个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 师:用等于号连接的两个式子计算结果相同,乘数大小相同,有没有不同? 生:乘数位置不同。 课件同步出示交换乘数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4.继续举例,抽象表示。 师: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谁来举个例子? 生:…… 师:能举完吗?怎么办? 生:…… 师:用字母表示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如果我们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那么具备这个特点的式子,可以怎么写? 生:a×b=b×a。 师板书:a×b=b×a。 5.分析特点,揭示交换律。 师:这个字母等式表示什么意思?谁再说一遍? 生:两个乘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乘积不变。 师: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6.回顾已学,感受应用。 师:加法交换律可以用于检验加法计算,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不可以用于检验乘法计算呢?请举例说明。 生:…… 生:…… 师:因为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乘积不变,所以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正是乘法交换律的一种应用。 (二)学习乘法结合律 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师在图1的基础上再出示2摞小正方体变成图2,生算一算: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图2) 生1:5×2×3=10×3=30(个)。 师:先算5×2=10(个),也就是从前面看,一个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算10×3=30(个),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生2:5×3×2=15×2=30(个)。先算5×3=15(个),求出上面一个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算15×2=30(个),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生3:3×2×5=6×5=30(个)。先算3×2=6(个)求出侧面一个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算6×5=30(个)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同步出示动图,并板书算式。 师:先算侧面一个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如果不另外列算式,还可以在已经列出的算式上面做改动。比如看5×3×2,可以怎么改动? 生:在3的前面和2的后面添上小括号。 师根据生口答板书:5×(3×2)。 师:比较5×3×2和5×(3×2),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生:乘数大小相同 ,都有5、3和2。 生:乘数位置相同。 生:计算结果相同。 生:运算顺序不同。5×3×2是先算5×3=15,再算15×2=30;5×(3×2)是先算3×2=6,再算5×6=30。 师:像5×3×2和5×(3×2)这样,乘数大小相同,位置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是计算结果仍然相同的式子还有很多。 2.充分列举,表示规律。 师:你能像这样再写几个等式吗? 生在草稿本上列举。师指名在黑板上列举。 师指等式,请生说想法。 师:这样的算式能去全部列举完吗? 生:不能。 生: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那么具有上述特点的式子怎样表示? 生:a×b×c=a×(b×c)。 师根据生口答板书:a×b×c=a×(b×c)。 师: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谁再说一说? 生: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面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乘后面两个数,再与第一个数相乘。 三、巩固练习 (一)抓住特点,学会应用 1.填一填 师课件出示有括号待填的等式,生补充完整。 25×17×4=25×( × ) 25×17×4= × 25×4 25×17×4= ×( 25 × ) 2.想一想 师:三个式子,这样填写,分别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律? 生:第一个等式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先乘后面两个数,再和第一个数相乘。 生:第二个等式应用了乘法交换律,交换了25和17的位置。 生:第三个等式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交换了25和17的位置,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先乘后面两个数,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3.比一比 师:上述三个式子都等于25×17×4,在实际计算的时候,你会选择哪种算法? 生:我会选第三种。先算25×4=100,再算17×100=1700。 师:因为25×4=100,再乘17可以直接口答出得数是1700,计算比较简便,因此遇到25×17×4,我们可以先算25×4=100,而不一定按照运算顺序,先算25×17。 4.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题目: 下列各题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7×4×5 25×13×2 125×8×7 生:第一题先算4×5=20,再算37×20=740。 生:第二题先算25×2=50,再算50×13=650。 生:第三题先算125×8=1000,再算1000×7=7000。 师:第一题在计算的时候,应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二题在计算的时候,应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一题和第二题都没有按照题目本来的顺序计算。为什么第三题要按照题目本来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生:因为125×8=1000,再算1000×7=7000,计算比较简便。 师:由此,你有什么想法? 生:计算的时候,可以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先算,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生:…… 5.算一算 师:因为125×8=1000,是整千数,再计算比较简便,所以我们看到算式中有125和8,就会想到要先乘。但是,如果算式中只有125,没有8呢? 课件出示125×56。 生:把56拆成8×7,先算125×8=1000,再算1000×7=7000。 师:也就是说,可以根据需要先拆数再计算,从而帮助我们实现要简便计算的目的。 (二)应用规律,灵活计算 师课件出示: 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43×5×4 4×(9×25) 25×28 14×35 生独立完成计算,再集体交流,其中重点交流 4×(9×25),因为不仅需要用到乘法交换律,还需要用到乘法结合律。 (三)解决问题,综合应用 师课件出示: 一幢楼有25层,每层有3个单元,每个单元住4户。这幢楼一共住多少户? 自己读题,指名口答综合算式,并说算法。 四、当堂测评 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测评作业 班级:____ 姓名:____ 1.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 )和( )。 2.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 3.交换乘数再乘一遍进行验算是( )的应用。 4.几个数相乘,一般先把得数是( )的两个数先乘,这样计算比较简单。 5.计算下面各题。 25×5×4 9×(4×15) 45×16 15×12
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3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345 8(125+11) 2289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1)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4512 12516 25064
三、达标训练
1、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009=9100 218=218 a+b=b+a
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6+4)5 64+45
(8+12)4 84+124
8(7+3) 87+83
3、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067=30(□□)
125840=(□□)□
4、用简便方法计算。
691258 25434 13504 25166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疑问吗?
四、堂清检测
1、判断。
(1)4(253)=(425) 3 ( )
(2)7(1840)=7(4018) ( )
(3)(78)12515=7(8125)15 ( )
2、计算。
(1)13504
(2)251664
(3)8512540
(4)125325
3、解决问题。
每袋有5个乒乓球,每排有4袋,放了2排,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运算性质》教案
【 #教案# 导语】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基础上安排的,是对乘法运算定律的一种补充和延伸。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8÷7 1800÷3÷6 480÷6÷8 720÷9÷8 560÷56 1800÷18 480÷(6×8) 720÷(9×8) 2、简便方法计算 609-51-49 846-121-279 3、动手做 24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体会连续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课:除法的运算性质。 5、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 二、自互学习:(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指名读题。 2、(出示学习指导) (1)根据题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与书进行交流。 (3)对比一下,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能用语言概括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5)试着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自学时间5分钟。 3、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学,并完成学习指导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4、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三、精讲要点 1、小组汇报。 2、解决各小组中在自学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 3、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4、练习: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当堂检测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200÷25÷4 2000÷25÷8 350÷14 3、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 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 (2)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甲:1250÷25÷5 生乙:1250÷25÷5 =50÷5 =1250÷(25×5) =10(元) =1250÷125 =10(元) (3)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 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有几道题你想做吗? 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2000÷125÷8 1280÷16÷8 生汇报。 生甲:2000÷125÷8 生乙:1280÷16÷8 =2000-(125×8) =1280÷(16×8) =2000-1000 =1280÷128 =2 =10 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 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1280÷16÷8 25×(4+8) 5×99+5 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吗?老师祝贺你.你学会了什么?谁的表现最棒?教学反思 这节课进行当中,我就觉得自己的准备不充分,对所教学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看到学生没能掌握学习的重点知识,我头上冒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心里就一个词“砸了”……第一次尝试“探究式教学”我就遭遇了“滑铁卢”,心里很不是滋味。痛定思痛,我静下心来找失败的原因。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认为导致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刻,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在教学中重难点没有突破。另外,由于选择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多,而且也没有提前和班主任沟通,对学生的知识底细没有清楚地认识。总之一句话,备课备得不够充分,备学生备得不够深入!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例如,学生在开始计算后发现“先乘后除以与先除以后乘的结果相同”规律的时候,孩子的回答不规范,我并没能及时指正学生“先乘3后除以5与先除以5后乘3的结果相同”,导致有37.5%的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是交换运算顺序,而不是交换前后的数字。如果,在教学中我能把学生发现的规律板书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文字刺激思维,把重点突破,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就不会迷茫了。 3、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不深,不能在合适的环节提出问题,没有设置让学生有兴趣的进行探究学习的情景。探究式学习分为五个主要环节: ⑴提出问题;⑵收集数据;⑶合理解释;⑷评价结果;⑸检验结果 对于这五个环节,我没能深入分析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还不懂得如何收集数据、怎样引导学生合理解释,评价结果。传统教学的痕迹还存在,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而仍然是受教师的牵引。 有失败的经验就会有成功的收获,面对这次“滑铁卢”我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深入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准备第二次上阵尝试。我相信会有成功的体验!
更多文章:
四德教育中,社会公德爱心,以互助互爱为目的,广泛开展什么活动?四德主题教育活动总结怎么写呢
2024年6月18日 11:40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初二生物题: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
2024年5月15日 11:00
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什么?一起学课标(6)——数与代数(第一学段)
2024年4月24日 20:20
埋在时间深处的 作文600字记叙文?时间深处,关于时间的作文2000字
2024年6月6日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