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翻译(礼记 檀弓 译文)
本文目录
- 礼记 檀弓 译文
- 苟政猛于虎 全文翻译 苟政猛于虎 全文翻译
- 苟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
-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及其翻译
- 武阳君爱鸟文言文翻译
-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怎么翻译
- 孔子过泰山侧 全文翻译
- 苛政猛于虎 解释
- 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的翻译
礼记 檀弓 译文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孔子过泰山侧、过(经过,路过)2、夫子式而听之、之(虚用,无所指)3、然(对,是)4、昔者吾舅死于虎、于(介词,在)5、何为不去也、去(离开)6、小子识之、识(动词,知道,记住)二、“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连词,A、顺接)三、文中的“夫子”指的是-----孔夫子四、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儿子五、妇人的丈夫儿子因何而死? 是被虎咬死的。六、“而曰”前省略了主语,如果补出来,应该是----那妇人。七、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本文主题:苛政猛于虎。翻译:苛政比老虎还厉害注: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板,这里用作动词。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壹:真是,实在。舅: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苟政猛于虎 全文翻译 苟政猛于虎 全文翻译
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虎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女在墓前哀伤地哭泣。孔子手扶车沿听(她哭诉),(并)让子贡问她,(子贡)问她道:“您这么哭,好象特别悲伤啊。”(妇女)便说:“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我的丈夫跟着被老虎咬死,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道:“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的政令(和繁重的赋税)。”孔子道:“孩子们记住,苛政猛于虎。”
苟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
《苛政猛于虎》出自于《礼记·檀弓下》是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如下是苟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苟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及其翻译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寓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 ,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武阳君爱鸟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 武阳君爱鸟 翻译 巢,恶,集,窥词
1.吾:苏轼自称。 2. 庭:院。 3.巢:筑巢,名作动。 4.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5.恶:厌恶。 6.杀生:虐杀小生灵。 7.婢仆:泛指家奴。 8.鷇:初生的小鸟。 9.俯:弯下腰。 10.窥:偷看。 11.至:极其。 12.训扰:驯服顺从。 13.殊:一点儿。 14.闾里间:乡里人。 15.无他:没有别的。 16.忮:凶狠。 15.野老:乡下人。 16.去:离。 17.是:这样。 18.异时:日后。 19.于:比。 20,异日:往后的日子。 21,得:能够。 22,鷇(kòu ):猫头鹰。 23,集:聚集。 24,恶:痛恨。 25,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又有一种叫桐华凤的鸟,四五百只聚集在这里飞翔。
翻译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2. 急需文言文武阳君爱鸟翻译,谢谢大家
〖原文〗 吾1惜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①武阳君2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底枝,其鷇3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4四五百,翔集其间。②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5,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6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去人大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注释〗 1.吾:作者苏轼自称。 2.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3. 鷇:(kou)雏鸟 4.桐花凤:鸟名。 5.驯扰:驯养。
6.忮:嫉妒,憎恶。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
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3. 武阳君爱鸟的译文
(甲)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译文: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4. 文言文 程氏爱鸟 全文翻译
我小的时候所住的书堂前面,有竹子柏树和各种花,欣欣向荣,长满了院子,很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我的母亲)厌恶杀生,命令小孩和仆人都不得捕捉小鸟。仅仅几年的时间,由于没有捕捉行为,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他的幼鸟可俯身而看。又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在四五月的时候在花木丛里飞翔。这种鸟羽毛非常罕见珍贵,而且能驯养,从来不畏惧人。乡里人见了,把这当作奇怪的事。这其实没什么,不技之诚,它们信任异类。民间有一种古老的说法:鸟雀的巢建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有被蛇、鼠、狐狸、鸱鸢吃掉的忧患。人既然不杀鸟雀,那么它们自然愿意接近人,想免除这个灾患(指孩子被蛇、鼠、狐狸、鸱鸢吃掉的忧患)。从这件事情看,日后鸟雀不敢接近人的原因是以为人的作为比蛇鼠之类牲畜的作为更加残暴(为了说明下面的“苛政猛于虎”,说苛刻残酷的刑法比老虎都要凶猛),相信“苛政猛于虎”这句话了。
请采纳回答
5. 武阳君爱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①其上。
武阳君②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③可俯而窥④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⑤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⑥,殊不畏人。
闾里⑦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⑧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注释 ①巢:筑巢 ②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③鷇(kòu):初生的小鸟 ④窥:看 ⑤至:极 ⑥训扰:驯服顺从 ⑦闾(lǚ)里:这里指乡里人 ⑧忮(zhì):凶狠译文 我小的时候所住的书堂前面,有竹子柏树和各种花,欣欣向荣,长满了院子,很多鸟在上面筑巢。
武阳君(我的母亲)厌恶杀生,命令小孩和仆人都不得捕捉小鸟。仅仅几年的时间,(由于没有捕捉行为)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他的幼鸟可俯身而看。
又有四五只叫桐花凤的鸟,白天在花木丛里一齐飞翔。这种鸟羽毛极为罕见珍贵,而且能驯养服从,从来不畏惧人。
乡里人偶然见了,把这当作奇怪的事。这其实没什么,不技之诚,它们信任异类。
民间有一种古老的说法:鸟雀的巢建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有被蛇、鼠、狐狸、鸱鸢吃掉的忧患。人既然不杀鸟雀,那么它们自然愿意接近人,想免除这个灾患(指鸟的孩子被蛇、鼠、狐狸、鸱鸢吃掉的忧患)。
从这件事情看,日后鸟雀不敢接近人的原因是以为人的作为比蛇鼠之类牲畜的作为更加残暴(为了说明下面的“苛政猛于虎”,说苛刻残酷的刑法比老虎都要凶猛),相信“苛政猛于虎”这句话了。启示 全篇讲的是爱鸟的故事。
究其深意,在于一个“仁”字,篇末的“苛政猛于虎,信哉!”正显出“仁”字的实质。凡人之情,皆出于“仁”,否则,其带给社会的灾害是难以估量的。
所以苏轼提倡以“仁”治天下,“百官之众,四海之广,使其关节脉理,相通为一。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
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贵,士民之贱,可使相爱。
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 从“仁”的哲学思想而广展到“仁政”的主张,已属政治思想的范围。
这是一篇杰出的寓言散文,首段记作者母亲因吃斋行善,故“ 恶杀生”,禁捕雀鸟,任其生长繁息,使众鸟不畏人 捕而与人亲近,实际上起到保护鸟类的作用。次段是以“有野老言”,道出他希望表达的愿望:鸟类因有人类保护而免于猛禽的伤害,隐喻朝廷官府应保护平民,防止坏人侵害。
并借此暗讽朝 *** 败、官吏残害百姓的现实,如文末引“苛政猛于虎”一语,使全文主题突出,寓意深刻。行文流畅,平易自然,轻描淡写,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庭院鸟语花香的美景。
然而,在平淡自然中显出“ 猛于虎也”的雄奇,使文章显得不同凡响。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怎么翻译
严苛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猛
《礼记》: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1),使子路问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6)。”夫了曰:“小子识之(7),苛政猛于虎也!”选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而:乃。 (5)舅: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6)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7)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识(zhì志):记住。
孔子过泰山侧 全文翻译
孔子过泰山侧原文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②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③:“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④。”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⑤,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⑥。”夫子曰:“小子识之焉⑦,苛政猛于虎也!”注释:①本节选自《礼记·檀弓下》。②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③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④壹:的确,确实。⑤舅:丈夫的父亲。⑥苛:苛刻,暴虐。⑦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识(zhì):同“志”,记住。全文翻译: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苛政猛于虎 解释
苛政猛于虎成语: 苛政猛于虎 (拼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解 释 苛政:残暴地统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又名:《苛政猛于虎也》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典故: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
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的翻译
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原文:
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白话译文:
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此文出自先秦的《礼记·檀弓下·苛政猛于虎》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连同她的亲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亲人的坟墓哭泣。
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更多文章:
晚上看的开车小短文(晚上看到朋友发朋友圈在开车,说啥话比较好)
2024年4月1日 10:00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2024年4月5日 15:50
他要看我们俩一起做(有个朋友他是做生意的,我是做技术的,我们俩一起和着好多年,现在他技术从我这里学会了,好像不需要我了)
2024年3月26日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