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真相前几天看到一本书上说现在格林童话是经过很多改编的,其实原版充满暴力,血腥,性)
本文目录
- 格林童话真相前几天看到一本书上说现在格林童话是经过很多改编的,其实原版充满暴力,血腥,性
- 所谓《格林童话》的原版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其他人的臆想
- 格林童话三年级必读书目
- 【音乐剧安利】黑暗又真实的格林童话《in to the woods》
- 牧鹅姑娘的故事 牧鹅姑娘的故事内容
- 所谓格林童话的原版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其他人的臆想
- 童话心理学:从荣格心理学看格林童话里的真实人性
- 真实的《格林童话》1
格林童话真相前几天看到一本书上说现在格林童话是经过很多改编的,其实原版充满暴力,血腥,性
有一定根据的 格林童话内的故事,原本都是在德国民间代代口耳相传的故事,格林兄弟把它们结集整理出版,成为流传后世的重要作品。这些民间故事并非全都是凭空想象,部分是可追溯得到源流的,例如在卡塞尔(Kassel)的沙巴堡(Sababurg),据说便是睡公主的府邸。隐藏在�郁森林之中的睡公主古堡,兴建于十四世纪,但除了外貌仍保持原状之外,内部已完全变为一间豪华酒店,有十六间以不同动物为主题的房间。另一座古堡卢云堡(Lowenburg),跟格林童话虽然没甚么关系(跟啤酒都没有!),堡内设有古代盔甲、铜像的展示室,但因为真人版《白雪公主》故事选了这里为场景,所以在古堡范围随时看得见小矮人走过。 故事再美好也是讲故事的人编写的。继而发现这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有人对生活是否会让人失望的念头或完满生活的信念产生质疑,谁又来负责给出答案?如今写小说的可以凭“纯属虚构”来避免一切的纠纷。那么写童话的有必要负那么严肃而重大的责任么? 哪有人会先把希望施与满心欢喜接受希望的人,继而又再亲手打破这个希望呢?哪有作者甘心产生这种愚蠢的念头? 所以真实和残酷往往躲在美好故事的后面。 没有任何预设也不给任何期待。 如同隆冬里刚刚跨出暖和的家门就不留神踏入一摊冰水。童话故事的美好不是绝对。小小的玩笑,恶意,突如其来,就在生活里,不容你事先准备。剩下,抱怨也好,痛恨也罢。 就像这个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原来竟然是这样的:第一版《格林童话》(19世纪)中的《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中,坏心眼的并不是白雪公主的后母,而是她的亲身母亲。公主和国王有暧昧关系,他们置王后于绝境以致使母亲恨她入骨,想尽办法要除掉她。7个小矮人是猥琐的中年男人,看中了公主的美貌才收留他。而王子是个恋尸癖,对现实中的女人没兴趣,公主吐出毒苹果醒来令他无比失望。结局是公主让王后穿上烧得发红的铁鞋,跳舞致死。最后恋尸癖王子和奢侈骄纵的公主似乎很欣赏彼此残酷的个性,但是否最后过上了幸福而快乐的生活就不得而知了。 刚开始的时候,格林兄弟把第一版的故事稿送给出版商,残酷的故事情节着实让人头痛。后来迫于买书给儿童看的保姆和母亲的抱怨,格林兄弟大改原稿以满足保姆和母亲保护幼儿的心理需要。童话故事变完美了。 但现实情况是,19世纪的宫廷的确存在皇室内乱伦的现象。烧红的铁鞋也曾是惩戒巫女的一种刑罚。 应该还有很多童话故事拥有这种残酷而真实的面目。
所谓《格林童话》的原版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其他人的臆想
《格林童话》的原版是真实存在的。《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格林童话》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较为闻名。
《格林童话》创作过程
俗称为格林童话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1812年第1卷出版之前,经历了长达6年的收集工作。而从1812年初版至1857年终版,其间更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修订再版,以及数个不同版本。
格林童话不都是对口传故事的采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篇幅是来自书面材料。格林童话也不是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德国民间童话,而是受到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民间童话的影响,甚至有些童话源于他国。那些口传故事的叙述者,也并非以没有受过教育的乡野村民为主,而是大部分来自出身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
格林童话三年级必读书目
格林童话三年级必读书目是《我有友情要出租》《安徒生童话》《神的钓鱼》《说谎的放牛娃》《365夜故事》。
格林童话内容简介:
选录了《格林童话》中经典的篇目,内容涉及正义与邪恶、智慧与愚昧、善良与凶残、诚实与虚伪、勤劳与懒惰、勇敢与怯懦等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乃钻剃婶。书中的故事语言幽默,想象丰富,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
一百多年来,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喜爱。《格林童话(拼音员洒坑版)》图文并茂,读者不仅能阅读生动姜婚叠有趣的故事,还能欣赏到精美的插图,更直观地看到故事中真实的场景和栩栩如生的形象,如同欣赏一幕幕精彩的动画。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
什么是童话: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一词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
综上所述,所谓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象征、拟人的手法塑造形象,以适宜于儿童阅读的作品.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的基本特点有: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编写:有独特的修辞手段,如象征、比喻等.
对于处于人生早期的儿童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没有明确的主客体概念,认为万物有灵,如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像自己一样,既会高兴也会哭鼻子,也会肚子饿和口渴.因此,儿童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世界的方式.
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一种既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童话的本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童话也是儿童喜爱的.正如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音乐剧安利】黑暗又真实的格林童话《in to the woods》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看神话传说以及童话故事的人,从小时候起,就喜欢看《希腊神话》《聊斋志异》《格林童话》等等对于迪士尼动画的真善美,我并不排斥 但是小时候的我总是有些猎奇心理,总觉得像迪士尼动画那样的美好太过虚幻,不太真实,总是喜欢去追求一些刺激的或者是真实的故事 许多年前,在网络还不太发达时候,我记得我在天涯还是什么网站上看到过一篇关于格林童话的真实故事,具体的我不太记得了,只记得一些细节 犹记得在白雪公主的真实故事中,白雪公主不是一个好姑娘,她气死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白雪继母将她赶出了王国,白雪非常心机的俘获了领国王子的心,并且鼓动王子谋杀自己的父亲,以便自己能顾顺承王位。随后在白雪的指使之下,白雪的国家被王子征服了,随后白雪下令用滚烫的油桶烧死了继母 在这篇帖子当中的许多故事都是这种类型,具体的想不起来了,只能想起来这一个,可以看得出来,真实的格林童话故事中的主角并不都是那么的“伟光正”,她们更像是那个黑暗欧洲年代的人,我也更喜欢这一类的故事 其实,这也有我的一个偏见,就是不相信“伟光正”,每次看一些故事或者历史的时候,我总是会想:“不可能,这个人怎么可能这么正直?”于是,我就会寻根究底,一定要找出主角的“污点”,当然有时成功了,有时没成功而且往往在成功了之后,我也总会倾向于人性黑暗面的真实结局 于是,在我的大海捞针,阅片无数的努力之下,我总能找到的我的那一盘菜:《in to the woods》 这是一部百老汇的音乐剧,有段时间很迷音乐剧,看了好多,无意之间找到了这部服道化并不怎么出众,但是却靠着剧情取胜的音乐剧 由于版本比较早的缘故,一股上世纪的童话风,扑面而来 其中主角的有我们耳熟能的小红帽与大灰狼 杰克与巨人 灰姑娘 莴苣女孩 这些都是格林童话当中的经典人物,作者以面包师夫妇寻找“道具”解除诅咒为主线,将这些童话故事的人们串在了一起 音乐剧的上半场,幽默诙谐轻松地让面包师夫妇成功完成了任务,解除了诅咒,大家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大灰狼得到了惩罚,杰克不再一无所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灰姑娘嫁给了王子,继母和姐姐受到了惩罚,莴苣女孩重新回到了王子身边,女巫魔法失效,再也不能控制莴苣女孩 其实能够支撑我看完上半场的还是女巫的唱功以及一些幽默的桥段,如果单说上半场的话,它应当是一个合格的音乐剧,但是还称不上“好看” 第二幕开始,才让我真正的明白了,什么叫做神转折,由于涉及到剧透,这里我就不写那么详细了(其实我是懒得写) 总之就是在大家都实现了各自的愿望之后,却尝到了得到却不开心的滋味,实现愿望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几个主角都在实现了愿望之后尝到了苦果 森林就像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在你进入一切皆有可能的社会中之后,你也许会实现你的一些理想,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也势必要失去一些东西,曾经最想要的,最想征服的也许得到了之后你会觉得空虚和我接下来还要什么的感觉,这也像我们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一样,求不得,得到苦,苦再求 人的欲望也永远无法满足就像里面的灰姑娘一样,她羡慕,向往,憧憬的其实并不是嫁给王子,而是觥筹交错的王室酒会,在嫁给了王子之后,灰姑娘天天举办舞会,但是她却并不满足,至于自己想要什么她其实也搞不清楚。或许她的困惑更像是现代迷失在都市当中的普通女孩吧而王子在没有得到灰姑娘之前,他有着强烈的征服欲,在周围人看来那是一种霸道总裁式的爱情。 但事实上,灰姑娘就像是王子肩上的一枚勋章,得到了,挂在肩上,便不再时时观看,只是为了向其他人展示,并且再去追寻下一个目标,毕竟没有哪个人会对自己的勋章忠诚 其实细想一下,灰姑娘作为一个很小开始就天天干家务活的普通中产阶级家的女孩,怎么可能和从小在王室长大王子有共同语言呢? 好,那么我们假设他俩是一见钟情,但是携手走入婚姻殿堂,对彼此忠诚,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可能也是古人讲求“门当户对”的原因吧(还有思想的门当户对),一段彼此之间差距太大的感情,最终受伤的肯定是舍弃一切的人毕竟谁也没见过,“”梁祝”“罗朱”的婚姻生活,有时候你得到了你爱的人,但是在一起之后你却发现,他怎么变了,其实不是他变了,只是你爱的是当时的那个他 最后,当你看完整部剧之后,i wish这个单词一定会在未来n天内一直萦绕你的脑海好了,想看的可以移步b站就好了
牧鹅姑娘的故事 牧鹅姑娘的故事内容
《牧鹅姑娘》的故事梗概:牧鹅姑娘原本是一位公主,她与一个王子定了婚,恶毒的侍女逼公主和她交换身份,并到了王子的王国,和王子结婚了;老国王看见了公主的银发,知道了真相,最后在老国王的帮助下,假公主被赶出了这个国家;而真公主恢复了她的真实身份,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牧鹅姑娘》的简介
《牧鹅姑娘》出自《格林童话》,借牧鹅姑娘和恶毒侍女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的重要性。《格林童话》是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
《牧鹅姑娘》这个故事里有老王后、公主、侍女、老国王、王子等角色,虽然公主成了牧鹅姑娘,可是她还是公主,侍女假冒了公主,最后得到了报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的重要性。
所谓格林童话的原版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其他人的臆想
格林童话这本书是有原版的。但童话的来源却是欧洲各地(法国为主)的历史悠久的童话故事。格林兄弟(德国人)将他们整理成册并且出版。这书很快火了,格林兄弟就很快出了第二版,并在之后几年内推陈出新。但有趣的是每次改版中很多故事都被改编了(据称是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并且这些童话故事开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即使是在二战时期,这本童话故事集也未在同盟国中被禁止。
现如今我们在儿童时期所广泛接触到的童话早已是被"美化"了无数次的产物。而在美国(课是在美帝上的栗子也只好是美帝的了。)儿童所接触到的童话则大多受到迪斯尼动画版的影响。而这一版本的童话可谓是传播广泛,深入人心。
在这些童话中著名的"小红帽"则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美化"的过程。少女遇上狼是在欧洲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隐喻:意味着少女受到的欺骗诱惑,失去了童贞(注意是「贞」)。有一首流传悠久的诗中就使用了这样的隐喻。(原诗我可以去找找)。所以这一童话最初也是使用了这一隐喻。而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猎人杀死了狼救出了奶奶这样的情节则出现在迪斯尼的由童话改编的动画中。这是否是这样的情节第一次出现我无法肯定,但是这一动画版本的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回到题主的问题。格林童话作为一出版物肯定是有初版的也就是原版。但这一版本并未广为流传(很快出了第二版)。其存在是肯定的,但要是探究其具体内容确实有一定难度。相信大家也不会有这闲心。现今流传的格林童话确实与最初出版的格林童话相去甚远。但如果我们要追寻各个童话故事的起源的话恐怕就没人能够清楚的陈列它们原本的情节与内容了。
童话心理学:从荣格心理学看格林童话里的真实人性
三个懒人 Die drei Faulen
国王有三个儿子。对国王而言,这三个儿子都很优秀,所以迟迟无法从中选出王位继承人。
后来,国王临终时,他把三个儿子叫来床边,说道:「我亲爱的儿子们哪!有件事我从很早以前就一直放在心上,现在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你们吧!你们听好了,等我死后,我打算把王位传给你们当中最懒惰的一人。」
大王子随即答道:「父王,若是如此,那王国就是我的了。说起我懒惰的程度,当我躺在床上准备入睡时,即便碰巧看到水滴就快滴到眼睛,我也懒得把眼睛闭上。」
接着,二王子也跟着说:「父王,王国是我的。说起我懒惰的程度,当我坐着烤火时,宁愿烫伤脚后跟,也懒得把脚缩回来。」
最后,三王子则说:「父王,王国是我的。说起我懒惰的程度,当我即将被吊死,眼看绳索已套上脖子,这时即便有人塞了一把锋利小刀在我手里,告诉我可用这把刀割断绳索,我也懒得把手举到绳索旁,宁愿就这样被吊死。」
国王一听,便说:「你懒得最彻底。我就把王位传给你吧。」
因为懒所以成功?!
童话中充满了许多悖论(paradox)。对于期望总是能从童话中读到劝善惩恶式教诲的人而言,童话的悖论有时会令人深感困惑。例如本章所要探讨的「懒惰」,便是其中之一。
格林童话中的《三个懒人》是篇耐人寻味的故事。膝下有三个儿子的国王,临终前表示想将王位传给他们当中最懒惰的一人。大王子说:「即便碰巧看到水滴就快滴到眼睛,我也懒得把眼睛闭上。」二王子则说:「当我坐着烤火时,宁愿烫伤脚后跟,也懒得把脚缩回来。」
不过,三王子懒得更是彻底。因为他说,眼看绳索已套在脖子上,即便自己手中握有能割断绳索的小刀,也懒得举起手,宁愿就这样被吊死。国王也对三王子的说词赞佩不已,决定将王位传给他。
这篇故事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为什么懒惰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为了查明这点,我们将针对童话中的懒人们进行调查,了解故事发展。
首先,是格林童话中的「懒人」。好比说,在《三个纺纱女》中,主人翁就是一位懒惰的女孩子。她好吃懒做,厌恶纺纱。由于这女孩子实在懒到令人生气,因而遭到母亲的责骂,不禁嚎啕大哭。
想不到王妃正好从旁经过,问起女孩子为何在哭?母亲连忙扯谎说,因为女儿热爱纺纱,总是工作过头。刚刚为了叫她休息而斥责她,结果她就哭了。王妃信以为真,表示她很需要如此勤劳的帮手,打算带女孩子回城堡,让她尽情纺纱。被带回城堡的女孩子不知该如何是好,不禁又哭了起来。这时,有三名外貌怪异的女子现身于前,开口说她们很喜欢纺纱。第一个人负责踩纺纱机的踏板,所以脚掌很大;第二个人负责把线含溼,所以嘴唇很厚;第三个人负责捻纱,所以拇指很宽。
这三名女子告诉女孩子说,她们会帮她纺纱,不过,当她受到嘉奖,得以跟王子结婚时,希望她能招待她们参加婚礼。女孩子答应了,于是三个人随即开始工作。王妃看到成果大为欣喜,诚如那三名女子所预言的,决定让女孩子嫁给王子。
到了婚礼那天,女孩子也守约地招待了那三名女子。王子对于她们怪异的外貌深感诧异,便逐一询问其原因。三名女子分别表示,她们是为了纺纱才变成这个样子。王子一听,不禁大惊失色,开口宣布今后绝不再让自己的新娘纺纱。最后,故事是这么结尾的:「于是,女孩从此用不着再去做那讨厌至极的纺纱工作了。」也就是说,在这篇故事中,懒人也顺利获得了成功。
自古以来,纺纱就是很重要的女性工作之一,也是女性特质的象征,具有一定的分量;而讨厌这项工作到哭的女孩,最后竟然跟王子结了婚,由此可看出这篇故事简直是违反常理。
格林童话中,还有另一篇名为《懒惰的纺纱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也是个懒人,她遭到丈夫的斥责,要她把纺好的纱缠绕好。但这名妻子相当能言善道,她反驳说,这是因为家里没有线轴,所以才无法工作,并请他去森林砍树做个线轴回来。于是,丈夫就往森林去,而懒惰的妻子则尾随在后。
当她看到丈夫正想砍树做线轴时,立即从藏身处出声威胁道:「砍了我的树的家伙,可是会死的喔!」丈夫不禁心生恐惧,决定放弃砍树返家,妻子见状也抄了近路先行赶回家,一脸若无其事地等待丈夫归来。
故事的后续发展在此省略不提,最终结果就是,懒惰的妻子靠著诡计得以不用再工作。或许是故事太过分了吧,叙述者最后甚至还加了这么一段话:「不过,这样真的好吗?这根本就是女性中的废渣啊!」
除了懒人的成功外,若再加上善用诡计的智慧,日本人马上会联想到的故事,大概就是《三年睡太郎》吧。这篇故事的版本甚多,笔者在此所举之例,是自山梨县西八代郡蒐集来的版本。
话说从前某地方有两户人家。东边的人家是大财主,西边的人家却是贫穷人。西边人家的父亲已过世,仅存母亲与独生子相依为命。然而,这名独生子生性懒惰,只知吃饱睡,睡饱吃,因此大家都叫他「懒虫」。
到了二十一岁那年,「懒虫」突然开始大显身手。他扮成神主的模样,潜入东边的大财主家,隐身于神龛之上,直到晚饭时间才一跃而下,扬声宣告:「吾乃当地氏神 ,汝家之女须与西家之子结为夫妻。」
「懒虫」的这项诡计十分成功,他如愿娶得大财主的女儿,也将房子改建成了豪宅。
真实的《格林童话》1
你知道《格林童话》的原版到底有多黑暗吗?原版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童话是截然不同的画风,比如《睡美人》。 《睡美人》的故事蓝本叫《太阳、月亮、塔利亚》。 原版的内容是女主塔利亚死于有毒的亚麻布,被放进了森林中一间小屋子里,之后一个国王在小屋子里发现了美丽的塔利亚,然后故事的走向就开始不太对了。 国王被塔利亚的美貌所打动,于是,于是,于是国王和塔利亚就那啥了,而且是和一具尸体! 完事后,国王就走了,奇迹发生了,塔利亚怀孕了,而且还是双胞胎,两个孩子在寻奶的时候无意间把塔利亚指尖的毒素给吸了出来,于是塔利亚神奇地复活了。 走后的国王对塔利亚念念不忘,又重回到小屋,正准备再来一次的时候,发现塔利亚竟然醒了,于是两人坠入爱河…… 皇后发现两人的事情后,就绑架了塔利亚的两个孩子,打算煮了吃掉(当时的欧洲有这种事情发生)! 然后又让塔利亚脱光光,打算把塔利亚烧死,最后国王来了个英雄救美,把皇后给烧死了!
本文相关文章:
给小朋友讲的睡前童话故事短篇【四篇】?大镖客失踪的金发公主在哪
2024年3月15日 23:20
更多文章:
请问一下..沙沙劲舞王V1.13怎么用?沙沙劲舞王1.15使用说明,要详细的
2024年3月28日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