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教案(《迷迷转》教案)
本文目录
《迷迷转》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迷迷转》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迷迷转》教案1
教材分析:
幼儿喜欢原地旋转的游戏,旋转过程中周围的事物也跟着转动,带给他们奇妙的体验。幼儿期是感统训练的关键期,可通过转圈游戏有效解决前庭觉失调的现象,提高平衡能力。中班幼儿平衡能力和稳定性明显増强,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本次活动意图通过儿歌的引领,帮助幼儿掌握原地旋转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活动目标:
1.掌握原地旋转并保持身体平衡的基本方法。
2.能遵守游戏规则,旋转时会自我保护。
3.体验掌握平衡、保持稳定的愉悦。
活动准备:
宽阔平坦的户外活动场地,音乐,沙包若干。
活动建议:
一、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舒展身体、活动关节,重点活动上肢及腿部。
二、请幼儿分散站好,拉开距离,自由探素原地旋转的方法。
1.引导幼儿自由探究原地旋转的方法,注意观察幼儿不同旋转方法,重点借助胳膊保持平衡的幼儿进行分享、交流。
提问:你转起来了吗?旋转结束时,你用什么办法站稳?你的胳膊是怎样的? 小结:原地旋转时,可以借助胳膊保持身体平衡,如侧平举、躬着腰等。
2.适当增加旋转圈数,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究,掌握原地旋转并保持身体平衡的基本方法。提醒幼儿每回最多转 3 圈,站稳后再准备下一轮旋转,可建议幼儿改变方向旋转,以防头晕跌倒。
三、组织集体游戏“迷迷转”,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1.第 1 遍游戏,帮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
教师朗诵儿歌:“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吹来快快站。”幼儿原地旋转,当教师念到“站”字时,幼儿马上停止旋转。比一比,看谁站得稳。
2.第 2 遍游戏,教师变换速度朗诵儿歌,幼儿根据儿歌的节奏原地旋转,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3.第 3 遍游戏,幼儿手托沙包旋转,进一步增加游戏难度。
介绍游戏规则:幼儿两手侧平举,手掌伸开,手心向上,左右手各托一个沙包原地旋转, 旋转结束时,看看谁的沙包还在手掌上。
游戏反复进行,重点对个别平衡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指导。
四、请幼儿跟随音乐放松颈部、手臂,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协作进行放松活动。
版本2中班数学《小动物回家-认识7以内序数》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音乐+反思等中班韵律优质课《小鲤鱼跳龙门》优质课视频+教案PPT课件音乐(第十一届全国幼儿园音乐)
《迷迷转》教案2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2、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玩法:
1、幼儿两臂侧平举,在原地旋转。
2、边转边念儿歌:“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吹来,块块站。”
3、当念到“站”字时,幼儿马上停止旋转。
4、每回最多转3圈,以防幼儿头晕跌倒。
提示:
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游戏做冰块
玩法
1、大家一起念儿歌:“做冰块,做冰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有的园。”
2、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每个幼儿都必须停住不动,并尽量摆出各种不同的身体造型,就像真的被冰“冻”住了一样。
3、如有幼儿动了,则要受惩罚。如让他伸出一只手,周围的同伴一起念:“你是一个小调皮,伸出手来打三下,一二三。”轻轻地、象征性地打过后,游戏继续。
4、如没有人动,教师可说“太阳出来了,冰九化掉了”,幼儿可以自由地动了。
5、游戏可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迷迷转》教案3
活动设计意图与思路(教育理论依据):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我自己"主题活动。在主题开展的前阶段,孩子们通过"自画像"了解了自己的特征,从观察、比较中也感觉到了:自己长得和别人不一样,积累了许多关于自己、同伴特征的经验,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合作游戏的时候会有困难,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关注自己过多,往往自己说出自己的意见就好了,不知道倾听别人的意见,更不会统一意见,于是就不能很好的商量协作。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迷迷转",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进一步体验自己的独特性、群体的共同性。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在大班的初期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活动内容与要求:
1、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2、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重点难点:
1、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2、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迷迷转》课件一份;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教学课时:一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师:上次我们都画了自画像,自画像中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在哪里?(幼儿回答)师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与别人都有许多长得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大家才能区分出来你是谁了。
二、情景引入,观看课件,
(一)了解"迷迷转"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1、师:昨天我看见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看吗?
2、(播放录像1:男孩子中间站)师提问:
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
他们是怎么玩的?他们边在玩时边嘴巴里还念了怎样的儿歌?
听到说怎样的一句话时才站在中间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老师提升:当听到中间的小朋友说"女孩子中间"这句口令后,女孩子才站在中间。)
3、(播放录像2:男孩子中间站)提问:这次我们听到发口令者发了什么样的口令?(男孩子中间站)
4、(播放录像3:背书包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说)提问:猜猜这次发的是什么口令?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好吗?(播放录像验证)师:原来发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们背书包这个相同的地方,然后才发了口令。
5、师:再来看看这一次,猜猜发口令者发的是什么口令?
(播放录像4:带围巾孩子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验证)你们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据他们什么相同的地方来发的?怎么发?
找找他们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发口令的小朋友,你会发什么口令?(出示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根据幼儿的口令大家一起来找找是哪几个?
三、幼儿玩"迷迷转"游戏
1.幼儿互相协商(游戏者与发口令者)然后游戏引导幼儿寻找同伴相同的地方来发口令,而且口令尽量不一样。
2.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体验同伴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以后去操场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小百科: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迷迷转》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玩游戏,体验“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综合以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迷迷转》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观看课件,了解“迷迷转”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1.幼儿观看课件
2.幼儿讨论:
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有几个人玩?怎么玩的?他们找到什么不同来发口令的?
二.幼儿玩“迷迷转”游戏
1.幼儿分两组商量游戏口令
引导幼儿寻找自己与同伴的不同点,并根据不同点发口令
2.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体验自己与同伴的不同之处。
三.观看课件,了解游戏的不同玩法。
活动结束:
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进一步体验自己的独特性、群体的共同性。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在大班的初期把握一些合作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迷迷转》教案5
活动内容与要求: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活动难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迷迷转》课件一份;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教学课时:一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谈话,引起兴趣师:上次我们都画了自画像,自画像中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在哪里?(幼儿回答)师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与别人都有许多长得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大家才能区分出来你是谁了。
二、情景引入,观看课件,(一)了解"迷迷转"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1、师:昨天我看见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看吗?
2、(播放录像1:男孩子中间站)师提问:
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
他们是怎么玩的?他们边在玩时边嘴巴里还念了怎样的儿歌?
听到说怎样的一句话时才站在中间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老师提升:当听到中间的小朋友说"女孩子中间"这句口令后,女孩子才站在中间。)
3、(播放录像2:男孩子中间站)提问:这次我们听到发口令者发了什么样的口令?(男孩子中间站)
4、(播放录像3:背书包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说)提问:猜猜这次发的是什么口令?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好吗?(播放录像验证)师:原来发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们背书包这个相同的地方,然后才发了口令。
5、师:再来看看这一次,猜猜发口令者发的是什么口令?
(播放录像4:带围巾孩子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验证)你们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据他们什么相同的地方来发的?怎么发?
找找他们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发口令的小朋友,你会发什么口令?(出示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根据幼儿的口令大家一起来找找是哪几个?
三、幼儿玩"迷迷转"游戏
1.幼儿互相协商(游戏者与发口令者)然后游戏引导幼儿寻找同伴相同的地方来发口令,而且口令尽量不一样。
2.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体验同伴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以后去操场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迷迷转》教案6
活动目标
1.会听信号做蹲、蜷缩、自转和站立不动的动作。
2.锻炼幼儿迅速反应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要求。
(1)幼儿两臂侧平举,或两手叉腰,在原地旋转,边转边念儿歌“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吹来快快站。”当念到“站”字时,幼儿马上停止旋转。幼儿自己反复练习。
(2)游戏开始,幼儿四散站立,教师发出指令,全体幼儿同时开始念儿歌边做迷迷转动作,当念到“站”字时,教师发出信号“小皮球”,幼儿马上蹲下,缩成皮球状。教师说“转”,幼儿又边念儿歌边做迷迷转动作,听到教师发出“小木偶”的信号,幼儿立即站好,丝毫不动。游戏反复进行。
2.根据幼儿能力教师可增加活动的项目。
(1)引导幼儿不断变换旋转方向。
(2)教师发出的信号还可以多样化,如“小鸭子”“不倒翁”“小鸟飞”等,幼儿依据信号创造性地做模仿动作。
(3)幼儿可在一定范围内尝试蒙眼、闭眼旋转,停止后谁离开范围距离最近谁为胜者。
活动反思:
今天是我第一次带游戏活动,之前我紧张了很久,怕会因缺乏经验孩子们乱成一团,变成一个无法控制的局面,将这次活动搞砸。而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老师说我这次带的不错,这让我很是惊讶和感动。
在学姐和主班老师提点下,将孩子们带到宽敞的平台上面后,我带着他们进行了热身活动,接着便将他们按早操排列好,顺利按照游戏规划进行。在这次游戏中,我总结了我的不足:
1、在进行热身活动时,没有关注到个别不遵守规则而差点造成安全问题的小朋友,幸而有主班老师的帮助,才免去了不必要的麻烦
2、在讲规则时,我将小朋友安排地过于分散,以至于小朋友在没有搞清楚规则的情况下就迷迷糊糊地玩游戏,导致出现违反规则的小朋友;
3、规则讲述缺乏重点突出,没有讲清楚;
4、在学儿歌的过程时,没有让小朋友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而且游戏连接不够自然,使得小朋友在团体游戏时没有能念好儿歌,规则不明确
我觉得在游戏过程还是较为混乱的,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在明白自己的不足时,我会吸取教训,在下次游戏中注意:
1、分散练习,既利于幼儿练习儿歌也利于游戏衔接;
2、有重点的讲述游戏规则,让幼儿尽量理解从而减少游戏的失误;
3、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离开时要提醒他们拿好衣服,到教室时要提醒他们喝水等事项
总的来说,我的状态还是不错的,在小朋友们面前表现活跃,完整地将游戏完成了,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达到了游戏目标。这次活动使我大受鼓励,信心倍增,我会在之后的日子里认真做好每一次的活动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小朋友们带去更多的欢乐!
《迷迷转》教案7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游戏过程:
1、幼儿两臂侧平举,在原地旋转。
2、边转边念儿歌:"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吹来,块块站。"
3、当念到"站"字时,幼儿马上停止旋转。
4、每回最多转3圈,以防幼儿头晕跌倒。提示: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指导要求: 指导幼儿注意脚下,不要摔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迷迷转》教案8
活动设计意图与思路(教育理论依据):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我自己"主题活动。在主题开展的前阶段,孩子们通过"自画像"了解了自己的特征,从观察、比较中也感觉到了:自己长得和别人不一样,积累了许多关于自己、同伴特征的经验,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合作游戏的时候会有困难,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关注自己过多,往往自己说出自己的意见就好了,不知道倾听别人的意见,更不会统一意见,于是就不能很好的商量协作。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迷迷转",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进一步体验自己的独特性、群体的共同性。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在大班的初期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活动内容与要求: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活动难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迷迷转》课件一份;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师:上次我们都画了自画像,自画像中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在哪里?(幼儿回答)
师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与别人都有许多长得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大家才能区分出来你是谁了。
二、情景引入,观看课件
(一)了解"迷迷转"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1、师:昨天我看见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看吗?
2、(播放录像1:男孩子中间站)师提问:
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
他们是怎么玩的?他们边在玩时边嘴巴里还念了怎样的儿歌?
听到说怎样的一句话时才站在中间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老师提升:当听到中间的小朋友说"女孩子中间"这句口令后,女孩子才站在中间。)
3、(播放录像2:男孩子中间站)提问:这次我们听到发口令者发了什么样的口令?(男孩子中间站)
4、(播放录像3:背书包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说)提问:猜猜这次发的是什么口令?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好吗?(播放录像验证)
师:原来发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们背书包这个相同的地方,然后才发了口令。
5、师:再来看看这一次,猜猜发口令者发的是什么口令?
(播放录像4:带围巾孩子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验证)你们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据他们什么相同的地方来发的?怎么发?
找找他们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发口令的小朋友,你会发什么口令?(出示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根据幼儿的口令大家一起来找找是哪几个?
三、幼儿玩"迷迷转"游戏
1、幼儿互相协商(游戏者与发口令者)然后游戏引导幼儿寻找同伴相同的地方来发口令,而且口令尽量不一样。
2、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体验同伴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以后去操场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感统触觉教案
感统教案
***隐藏网址***
***隐藏网址***
提取码:s02b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让孩子通过感统训练达到最佳的状态,从而使孩子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对他的一生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教案:感统训练课堂教学小游戏
***隐藏网址***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教案:感统训练课堂教学小游戏,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小小蛋糕师》(比较练习) 目的:学习区分厚、薄,练习并列排序 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用被子或书代替) 要点: (1)家长和孩子一起当“蛋糕师”,用彩泥做生日蛋糕。 (2)根据顾客(家里其他成员)的要求,制作出一个三层的和一个一层的。 (3)比较2个蛋糕的厚度,学习厚薄概念,并出示字卡。 (4)家长画多个不同厚度的蛋糕,幼儿剪下来或手撕下来,按从厚到薄的顺序,练习排列。 二、《分四份》(几何图形) 目的:学习分四等份 材料:彩色手工纸(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剪刀,白纸,胶水 要点: (1)家长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 (2)家长给孩子看准备好的彩色纸,让幼儿说出都有什么形状的纸。请孩子把每张纸都分成四份。 (3)孩子如果一点都不会,经过尝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人拿一张同样形状的纸,如正方形。家长边做边引导孩子操作,把它折叠2次,然后按折痕剪成相等的四份。 (4)把剪成的四份图片再还原成原样贴在白纸上。 (5)用数字表示分了几分。 (6)其他图形同上。 (7)孩子反复操作,加深印象。 (8)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画积木》(几何图形) 目的: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地关系 材料:积木、纸、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隐藏网址***
小学特殊教育感统训练教案
关于小学特殊教育感统训练教案如下:
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活动
学习是个体内外多系统参与的复杂活动,如果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则势必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导致学习过程中错误频发、学习效率低等现象。例如朗诵一段课文,会出现错字,丢字,看书易跳字、跳行等现象。
2、影响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感觉系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即使一项简单的活动也是多种感觉系统的参与。例如智力障碍儿童常表现出穿脱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拉拉链等动作缓慢并且笨拙,运动协调不佳,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均显现笨拙,不敢做跳高、跳远、走平衡木、荡秋干等运动;吃饭时常掉饭粒,常常站、坐姿势异常,端坐十分困难,等等。
3、影响智力障碍儿童个体间的人际交往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不少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固执于已经熟悉的环境和经验,排斥对新事物的学习与适应常胆小、害怕陌生环境、害羞、喜欢粘人,对洗头和洗澡等都会反抗,在团体中独占性强,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之中。由于交往行为不当,不遵循交往原则,成为同伴中不受欢迎的人,难以融入群体中。
二、感觉统合不足的影响:
1、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2、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3、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宝宝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
感统训练方法有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觉训练、弹跳训练、固有平衡训练、本体感训练等,不同的感统训练方法所用的感统训练器材也不一样,应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选用。的感觉刺激。
小班感统游戏教案
***隐藏网址***
***隐藏网址***
提取码:s02b感统教案让孩子通过感统训练达到最佳的状态,从而使孩子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对他的一生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感统教案怎么写
感统教案
***隐藏网址***
***隐藏网址***
提取码:s02b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让孩子通过感统训练达到最佳的状态,从而使孩子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对他的一生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教案(一): 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 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本事及身体平衡本事。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 A.由另外一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 B.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 C.由孩子自我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忙。 帮忙给予: 1.足够的身体协助; 2.必要的身体协助; 3.偶尔的身体协助。 感统训练教案(二): 《猜钮扣》(计数练习) 目的:训练孩子观察力,掌握数的组成。 材料:同样的10个钮扣(或用围棋子)。 要点: (1)猜猜手里有多少钮扣?家长手握2-6粒扣子,先摊开手掌让孩子注意看,很快将手握起问孩子你看见几粒扣子?如不能肯定,再让孩子看一次。也能够让孩子握扣,家长来猜,进行比赛,提高孩子的兴趣,扣子数量根据孩子的本事能够逐渐增多。 (2)在桌子上分别放10粒以内的扣子(左右不能分别超过5个)分别用左右手盖住,抬起双手让孩子观察,在迅速盖上,然后让孩子说出两边分别是几粒扣子,合起来一共有几个。 (3)拿10以内任一数量的扣子给孩子看,然后把手放在背后分放在两只手中,并伸出一只手让孩子猜有几粒,或是让孩子先看一眼一眼再猜,猜到后伸出另一只手,让孩子猜有几粒扣子。 五、《寻宝贝》(分类练习) 目的:学习按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2岁,根据成人的示范进行分类3岁,根据成人的指令性语言进行分类4岁,根据物品的种类自我分类,并说出名称。 材料:小塑料袋或小篮子。 要点: (1)家长带领孩子散步或户外活动时,预先带上小塑料袋,来到户外或公园里提示幼儿拣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能够同孩子一齐拣,如不一样形状的树叶,花朵或花瓣,小石头等,很多孩子都会喜欢这些宝贝的。 (2)开始展示自我的宝贝,指导或提示孩子将物品进行分类,并说出名字。 (3)家长能够以此讲些故事给孩子听。 (4)回家注意洗手,告诉孩子讲卫生的原因。 (5)也能够用家里的物品进行练习。 感统训练教案(三): 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坚持平衡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本事。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难度设置: A.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 B.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忙给予: 1.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 2.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我起来继续练习。
本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材教案?猴子种果树的寓意是什么
2024年6月24日 17:00
黄山奇石教案(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黄山奇石》教案三篇)
2024年6月20日 13:20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丢手绢》教案?音乐游戏《丢手绢》教案设计(2)
2024年6月20日 05:40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开天辟地》原文及教案)
2024年6月15日 05:50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语文《槐乡五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6月14日 21:20
亡羊补牢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6月10日 17:4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会走路的树》教案)
2024年6月3日 18:50
更多文章:
小老鼠玩电脑看图写话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看图写话小老鼠玩电脑)
2024年3月15日 00:10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887是哪三本书?为什么说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基础
2024年3月19日 02:40